原标题:上图未编古籍中“挖到宝” 罕见宋元刻本现身[图]
记者从上海图书馆获悉,古籍整理研究同志在未编古籍书库进行清点时,无意中发现两部珍贵版本:宋刻本《杜工部草堂诗笺》一部一册,元刻本《书集传辑录纂注》一部四册。这两部新发现古籍,均为现存罕见品种,具有极高的文物及文献价值,可以说是近二十年来上图整理未编古籍最为重要、最引人注目之发现。
要知道,在古籍善本中,宋刻本无疑是皇冠上的钻石。自明代中后期以来,宋刻本一直受到学者、藏书家的特别重视。早在明朝,宋刻本已有“寸纸寸金”之说。上图研究人员表示,此次发现的宋刻本《杜工部草堂诗笺》刊刻的美观度高,且在传统文化体系中相当重要——杜甫诗研究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因而具有艺术上和文化上的双重珍贵价值。
《杜工部草堂诗笺》,卷二十,宋刻本
《杜工部草堂诗笺》五十卷,宋蔡梦弼撰,宋建刻本,存一册,为卷二十至二十一,共二卷。钤有“季振宜字诜兮号沧苇”印,为清初藏书家季振宜旧藏品。此本今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一部,存三十九卷(一至十九、二十二至三十五、三十九至四十一、四十八至五十),也有“季振宜字诜兮号沧苇”印,知上图藏此册原与国图藏本为同一部,在流传中分离二处。此为南宋宁宗嘉泰元年(1201)成书后建阳第一刻本,刊刻精美。
《书集传辑录纂注》,卷一,元刻本
《书集传辑录纂注》,牌记,元刻本
《书集传辑录纂注》六卷,元董鼎撰,元至正十四年(1354)翠岩精舍刻本,存四册,为卷一至四,共四卷。有“至正甲午孟夏翠岩精舍新刊”牌记,“至正”二字留白。钤有“顾湄之印”,知为清初学者顾湄旧藏品。此本今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一部,仅二卷(卷一至二),为明洪武修补印本。上图藏本存四卷,且未经修补,保持元本面貌。
两部版本的发现,不仅在于其目前在中国大陆范围内收藏流传的罕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更在于它们的出现,促成了两部古书文字内容的完整,有可能在工作本层面推进学术研究。
其中,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后来有元刻四十卷本,经后人编次,凌乱错漏。黎庶昌刻《古逸丛书》曾据元本影刻,习见易得,学者使用较多;而此宋刻真本,尽管能保持文字原貌,因为残缺不全,反而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可以说,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学者限于条件,大多只能依据一个误本作为研究的基础。近年中国国家图书馆曾将馆藏两部宋刻本配合影印入《中华再造善本》,也只得四十八卷,缺了二卷。上图这次发现的二卷,恰好弥补这一遗憾,可以让我们配出一个完整的五十卷本。
元代学者董鼎的《书集传辑录纂注》,为科举时代举子必读之参考书。董鼎族兄曾受学于朱熹门人,《书集传辑录纂注》为董鼎及其后代合编的一部围绕《尚书》展开的著作。此次发现的元至正翠岩精舍本为董书第二刻本,明代未见刊刻,清康熙年间有《通志堂经解》本,较为通行,但文字有讹误。由于目前中国大陆收藏的翠岩精舍刻本残缺不全,学者只能退而求其次,以清刻《通志堂经解》本作为工作本。上图原藏有一部翠岩精舍本,缺失第一卷及刻书刊记。这次又发现一部,二者相合,可配出一部完整的元本。
两个本子的出现,可为两书的研究学者提供一个完整的、未经后世淆乱的文本作为工作底本,也能为普通读书人提供一个更好的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