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话外籍员工和游客:“买”在上海的理由
东方网  2018-05-29 09:45:47

  原标题:记者对话外籍员工和游客 找到他们“买”在上海的理由

  每一个世界级大都市,都是“购物天堂”。如今的上海,不乏国际高端品牌荟萃的世界级商业街,也不缺人气兴旺的特色街区。打响“上海购物”品牌、打造国际消费之都的背景下,老外眼中的上海购物又是如何的?近日,劳动报记者采访4位海外消费者,无论是工作生活在此的外籍职工,还是来沪出差、观光的游客,他们都在上海找到了最心仪的购物地。

  很上海,所以很有趣

  探亲游客:Louise(法籍华裔)

  购物地:田子坊感受“活的生命体”

  从小生长在法国里尔的华裔Louise,每隔一两年便会回到上海探亲一趟。说到上海购物的好去处,92年出生的她第一个想到的,是田子坊。

  Louise至今记得,2013年,她从大学毕业后回到上海,第一次去了田子坊。那时,眼前的老式街道、旧时门坊一下子让她觉得似乎闯进了上海的过去,“回想起各种电影”。想要购买一个小商品,她抬头问店员时,发现是一位老太太,操着上海话。

  “田子坊很有魅力,几乎什么样态的店铺都有,”Louise说,在那里,有人卖创意摄影,有人卖画,有人卖手工酸奶,有人做气味图书馆。“它和传统的购物商场不一样,不是一切想好再布置出来。田子坊似乎时时刻刻在变化,也许此时还火爆的一家‘网红店’,下次在来,就彻底改头换面了,一切充满不确定性。”

  她形容田子坊就像一个“活的生命体”,一年半载来一回,就有变化、有惊喜。当然,老房子还在,迷宫般的窄巷还在,一家家特色小店和艺术作坊就这样在不经意间跳入你的视线,作为一个购物场所,它也因此充满吸引力。

  “弄堂居民的生活没有被清空,在真实的弄堂场景下购物闲逛,很有意思。”在Louise感受中,田子坊展现给人们的是上海亲温暖和嘈杂的一面,这或许也是它尤其吸引国际游客的重要原因。毕竟,传统的商店购物、奢侈品消费遍布全球城市,老外们早已见怪不怪。

  用Louise的话说,唯独田子坊,“很上海,所以很有趣”。而一次终生难忘的城市购物,不仅在于买到什么东西,更在于获得想象和体验。

  手工定制服装,性价比高太多

  商务出差客:Nathan(美国)

  购物地:南外滩轻纺市场定制西装

  沿着上海地铁四号线南浦大桥站3号出口走到地面,这里一路上穿梭着不少外国人。他们很少手拿地图,脸上也不带犹疑之色,几乎算是熟门熟路地进出这幢三层楼的南外滩轻纺面料商场。

  3年前,在美国洛杉矶机场任职的Nathan第一次来上海时,就从他的同事口中知道了这家面料市场。此后,为洽谈航线开拓等事宜,他经常会来沪出差,几乎每次都会光顾这里。

  “我的美国同事告诉我他们在这里买了西服,比美国性价比高太多。”Nathan回忆第一次去轻纺商场买西服的经历,尽管只有一张名片,但找到目的地并不麻烦,“因为路上就碰到了另外来做衣服的外国人指路。”

  他告诉记者,“在美国的衣服都太胖了,不适合我,一套普通的西装至少要4000元人民币以上,可这里只在千元以下。”而当对照组是国外的定制西服时,这里的性价比优势则更加巨大:

  给Nathan做西服的上海老板,同时也在洛杉矶开了一家西服定制店,“三年里,这家店的价格没有涨过,老板早已认识我了,还记得介绍我来这儿的美国同事。”闲聊间,老板曾向他透露,一套定制西服在上海卖大概4000元人民币,空运到美国,则至少卖3600美元。

  “在洛杉矶,定制西装确实是这个价钱。”但Nathan认为更难得的是,在价格合理的情况下,定制西服的后续服务也让他颇为满意。

  “做一套衣服,其中一个微妙的环节是修改,它发生在第一次试衣时。因为一些松紧和长短的修改要求,是在当初测量时难以完全讲清楚的。”Nathan说,在上海,如果遇到类似问题,店主一般会主动再改一次,这个过程也无需额外收费。

  他记得,有一回试穿一件西服外套时,觉得手肘到袖口处短了一些,店主提出可以放长,隔了一天,衣服就改好了,和他的要求分毫不差。“这的确很cool,他们可以照着你说的地方修改,这太棒了。”

  就在上周,Nathan出差到上海逗留了一周。期间,他特意领着同行的另两位同事最先光顾了轻纺面料商场,与店主短短半小时交流,三个人就各自定下了两套西服及衬衣。合身和高性价比成为他们眼中最大的优势。

  恋上“网购神器”,应有尽有

  外籍足球教练:裴英才(越南)

  购物地:电商,上海比任何地方都活跃

  “物流速度真是太快了,在天猫超市上买的东西第二天就能够收到,而且快递员还送货上门,服务态度也不错。”越南小伙裴英才11年前到沪留学,如今在上海一家足球俱乐部担任教练。

  工作繁忙且不爱逛街,裴英才的购物需求其实简单明了:其一,是日常生活用品;其二,是与足球相关的服饰配件。“网购是我认为最简单便利的购物方式,而上海的电子商务活动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要活跃。”

  事实上,刚到上海生活,裴英才“观望”了许久才下定决心尝试在网上购物。“原先,我担心在网上买东西是危险的,会上当受骗,但经过一段时期的观察,我发现我的这种想法‘过时了’。”

  两年里,裴英才俨然从网购“小白”一跃为“达人”,“球衣、球鞋都是在网上买的,我有几乎找不完的购买记录,现在已经是四星买家了;我还特别喜欢与卖家的开头问候语———‘亲!’”。

  除了便捷的物流,网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便宜的价格最能令他大呼“方便”。他说,淘宝上有许多的东西充满了“中国风”,且又说不出的实用,“譬如去年冬天,我下单了网站上一样搜索量很高的商品———暖手宝;还有骑电瓶车时需要用到的挡风罩,这些东西通过网络购买是最简单省事的。”

  更令他欣喜的是,一种名为“鱼露”的蘸酱让他在能异国一解乡愁,“这是我们越南人三餐的必备酱料,”此前他曾在实体店遍寻不到,竟也通过网购轻易买到了。

  品味小而美的“后街”韵味

  外籍员工:由佳里(日本)

  购物地:安福路武康路等地享受美食美物

  来自东京、在上海一家日资企业上班的职员由佳里,每周同一时间都会从古北家中出发,选择一条她中意的上海街道“泡上”半天。到达目的地后,有时,她会扫一辆路边的共享单车,找一两家美食店或是卖新奇玩意儿的店铺,坐坐逛逛。

  巧合的是,她所选择的这些店铺,无一不坐落在上海繁华商圈的背后,也就是“后街”上。

  由佳里向记者描绘了自己常去的这些街道的普遍特征:路不宽,通常没有公交线路经过,汽车尾气少;路旁栽着梧桐树,春夏绿荫如盖庇护行人,秋冬落叶飘零装点路面;老店新铺各领风骚,既有落地窗,又有霓虹灯。

  安福路上的“IG映界影像艺术馆”,便是她常去的一家店。“一楼的艺术商店售卖着不同样式的相机摆件,我十分喜爱;二楼不仅有画廊,还有影像咖啡馆。我对摄影感兴趣,有时还会去那里听听摄影讲座和摄影课程。”

  同一条街上,由佳里经常光顾的还有一家名为RAMBLE的店铺。“这是最受女孩子欢迎的店了,”她说,门口的橱窗已经足够吸引人:古典的石膏像、欧式的台灯、红色的羽毛笔,复古又风情。店内最精彩的部分除了高颜值的珍珠首饰外,还有各种孤品真皮包包,“店虽不大,但是宝贝多多,足够我逛好久。”

  由佳里热爱美食,后街便是她的“美食天堂”。周末的时候,她会和朋友找家街边店吃一顿西式早午餐,也会去本地人偏爱的老字号尝尝本土风味的丰盛早点。

  让她觉得最妙的是,在武康路上一家口味正宗的法餐厅吃下午茶时,会有中国特色的竹制蒸笼出现,里面摆放的则是色拉、三文鱼、巧克力蛋糕等西式点心。她说,这样的中西融汇是她所格外青睐的。

  类似安福路、武康路的,由佳里常去的还有五原路、番禺路、铜仁路……在她眼中,静谧的环境、舒适的步行空间、便捷的交通、丰富的业态都是“加分项”。但真正打动她的,则是这些街道上浓浓的生活气息与时尚休闲购物的和谐相处。

  “对于生活在上海的外国人来说,这能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文化基因中海纳百川的一面,加深了我对这座城市的理解和眷恋。”

编辑: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