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河之舞》之后,《王者之舞》如何再创踢踏舞传奇?
嗒、嗒、嗒、嗒……在10位踢踏舞者急速变换的舞步中,60岁的踢踏舞王迈克尔·弗莱利出现了。他就是那个1秒踏地35次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那个每周赚160万美金的最贵舞者,那个“将爱尔兰的灵魂展现给世界的人”。弗莱利编创的《大河之舞》早已在中国家喻户晓,这一次,他带来了更具颠覆意义的《王者之舞》。
舞蹈家黄豆豆专程来为弗莱利站台,他讲起自己上个世纪90年代末到欧洲演出,第一次买回来弗莱利作品的录像带,看完以后惊叹于弗莱利作品中大胆的编舞和丰富的戏剧性,开始热心地向周围的人推荐:“你看看人家的舞蹈已经发展成这样了!”而最令黄豆豆佩服的,是弗莱利传承了爱尔兰的传统舞蹈,并将其发扬光大,推动其成为了世界级的现象。刚被北京舞蹈学院聘请为“荣誉教授”的弗莱利,说自己很喜欢中国民族舞蹈中的力与美,“爱尔兰踢踏舞可以走向全球,中国舞蹈也可以征服世界”。
弗莱利将一双踢踏舞鞋送给黄豆豆,黄豆豆则送给弗莱利一把宝剑。“宝剑赠英雄,迈克尔·弗莱利是舞蹈界当之无愧的英雄。”黄豆豆说。
改写爱尔兰舞蹈的历史
弗莱利1958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的一个爱尔兰移民家庭,他11岁开始学习踢踏舞,17岁拿到世界爱尔兰舞蹈冠军。传统的爱尔兰踢踏舞有些刻板,演员跳舞的时候没有表情,上半身尽可能保持不动,弗莱利总是试图在其中加入更自由的变化。《大河之舞》的创作之源,来自弗莱利1994年在欧洲歌唱大赛中场环节的一段7分钟表演。这段颠覆传统踢踏舞的演出,以强烈的节奏感与视觉冲击力震撼了观众,也让制作人莫亚·多赫蒂萌生了一个想法——将它扩充为长达两小时的舞剧。很快,弗莱利和团队继续以这段7分钟表演为主题,创作出了《大河之舞》。1995年,《大河之舞》在都柏林首演,引发轰动。
《王者之舞》剧照
然而,就在首演当年的10月,弗莱利因与制作人产生冲突而离开。但他很快另起炉灶,创编了《王者之舞》,于1996年首演。说到《王者之舞》的创作初衷,弗莱利表示:“就是要超越《大河之舞》,不是为了报复,是要消除仍然留存在《大河之舞》当中的那些遗憾。”如果说《大河之舞》像是一部带有一定戏剧线索的舞蹈秀,那《王者之舞》则拥有更完整的故事,更强烈的戏剧冲突。
《王者之舞》成功颠覆了传统爱尔兰踢踏舞的刻板形式,融入了美国踢踏舞、芭蕾舞、现代舞等不同舞蹈元素,带来更丰富的变化。在音乐上,《王者之舞》融入了电子音乐、爵士乐、摇滚乐等现代音乐元素。服装设计让人印象深刻,鲜明的色彩对比勾勒出故事中黑暗和光明两大阵营的对垒。《王者之舞》的舞台永远在革新,巨型屏幕、特效照明、跳舞机器人、裸眼3D……全新的技术持续突破着观众的想象。
20多年来,《王者之舞》的足迹遍布60个国家,票房收入超过20亿美金。它登上过奥斯卡颁奖典礼,亮相过美国超级碗,还曾在奥运会开幕式上担当压轴大秀。它曾在曼德拉卸任仪式、特朗普的就职典礼等重要场合上被表演。这一次,弗莱利带来上海的是2014年首演于伦敦西区的新版《王者之舞:危险游戏》,将给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的盛宴。
一生的努力只为了一秒
《王者之舞》震撼无比,数十位舞者同台时,动作总是整齐划一,舞鞋与地板踏出复杂节奏保持着惊人的一致,这到底是如何练就的呢?
《王者之舞》舞者来到文化广场
迈克尔·弗莱利介绍,《王者之舞》创排之初是一段艰难的岁月。他们缺乏资金与支持,仅凭热爱聚集在一起。要让数十位舞者同时在舞台上踏出整齐的律动的确是一件无比困难的事。弗莱利找到一种方法,就是关上灯,关掉音乐,让大家在黑暗里起舞,倾听彼此的脚步。嗒、嗒、嗒、嗒……经过不断的练习,所有人的律动奇迹般地慢慢变成了一个声音,这就是王者最初的足印。“爱尔兰踢踏舞,弗莱利的踢踏舞,非常独特,难度也非常高。一分钟的表演常常需要数月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舞者,每个人都要做到完美。” 弗莱利说。
许多人好奇,在稍纵即逝的一秒钟内,迈克尔·弗莱利是怎么做到敲击地面35次?弗莱利回答说:“没有舞者能够在每一秒内都踏出35下。你需要做的就是穷尽一生不断追求极致的技术与速度,把一生的努力浓缩在一分钟。你在这一分钟内一定会有一秒是最快的,那一秒就是你一生努力所在。当你的一生只为一秒而存在,一切不可能就变成可能。”
《王者之舞》将在5月3日至6日在上海文化广场连演6场,随后赴南京江苏大剧院、苏州文化中心、广州中山纪念堂和深圳南山会展中心。跟随着演员们的舞步,观众将领略踢踏舞的独特魅力,同时进入一场奇幻的爱尔兰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