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定“百管”走“宜居乡村”建设之路
2018-04-18 09:42:52  |  来源:文汇报  |  编辑:彭丽

  原标题:嘉定区马陆镇北管村充分发挥党支部、党员核心模范作用,村级事务百家管、百姓管、管百事、管百年,成功破解“三变”社会治理新课题——— 四个“百管”走通“宜居乡村”建设之路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

近年来,北管村加大村庄改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水环境污染整治,屋前屋后焕然一新,村民们感叹好像生活在公园里。本报记者赵立荣摄

  经济上去了,但却出现了环境变脏、治安变乱、人心变散等社会治理新难题。怎么办?嘉定区马陆镇北管村通过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从“脱贫治乱”到“宜居乡村”建设的成功之路,先后获评“国家造林绿化千佳村”“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北管村党总支书记沈彪总结该村创新社会治理的经验:“北管、北管,就是要‘百管’,我们的法宝就是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和党员在村级治理中的核心和模范作用,村里的事情百家管、百姓管、管百事、管百年,四个‘百管’管出一个美丽乡村。”

  “企约+店约”创新共治“百家管”

  北管村当年“脱贫”,主要靠招商办厂。但企业一家家开办,外来务工人员一拨拨进村,大量社会治理难题随之产生。鼎盛时期,北管村聚集着80多家企业、126家商铺。沈彪说,抓村级治理,难在“百家”共管。村党总支不能“包揽打天下”,而要“带领打天下”,凝聚和引导多方力量有序参与共治。

  近年来,北管村依托区域化大党建平台,在建立工商企业党建联盟、派驻非公企业党建顾问等基础上,重点探索将“村规民约”延伸到企业和商家,通过签订“村规企约”“村规店约”,围绕治安联防、环境卫生、职工住宿、就业培训、证照办理等内容,约定20多项“权利”和“义务”,实现诉求互补、治理互动、共赢互惠。

  一方面,北管村“两委”真心诚意当好服务企业和商铺的“店小二”,按照村规约定提供优质服务。村里建起360多套人才公寓,还统一托管5800多间村宅,出资改造1200多间统一管理的“小厨房”,帮助企业解决职工“住宿难”。

  另一方面,北管村积极引领驻村企业、商铺“履约”参与村级治理,“让企业和店家为村里干点事”。例如,一家年纳税近10亿元的韩资企业成立了非公企业党支部,踊跃向村里献爱心。又如,面对“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村里一家兰州拉面店开始时有抵触,后来思想通了,便主动配合店面改造,还每月热情为托老所老人过生日提供便民服务。

  “技防+人防”村民自治“百姓管”

  北管村的另一条经验是借助信息化技术,用“技防+人防”构建“全村覆盖、全天巡逻、全程监管、全方联动、全民参与”的村级自治“一张网”。

  所谓“技防”,就是重点依托“小联勤”体系(220个高清摄像头),和“城管通”(1部同时和26个人对话)、“河长制”App (30多位老党员担任民间河长)、“村民手机短信”和微信公众号等串联起来,让村民在第一时间参与村务治理。

  “人防”则是依托网格体系,实行村民组长专职化、小组“机构”实体化、网格成员梯队化。全村十个村民组均选举产生专职村组长,负责为每户办理房屋租赁手续,定期联防巡逻、收取卫生费用、掌握人口动态、做好邻里调解等工作;各小组均配备7-8名打扫卫生、垃圾分拣、车辆管理、联防巡逻等专员,分管本组封闭或半封闭的村宅区域;网格成员梯队化,每个小组成立党支部,依托以村总支书记为总网格长、“两委”班子成员为点位长、党员志愿者为网格员的责任体系,创建村、组和个人三级梯队及相衔接的三级响应模式,划定“三分钟响应圈”。

  “技防+人防”大大提高了村民自治的效率。有一次,一位村民发现可疑线索,马上联系“城管通”,再呼叫小联勤中心,最后联勤人员赶往现场并控制可疑人员,仅用了短短5分钟。现在,“城管通”每年辅助“抓现行”疑似人员20余人次。

  “管理+服务”为民造福“管百事”

  “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北管,是我们的初心;所以,该花钱的地方要舍得花———村里有钱了,不就是要把村民的事情办得更好吗?”沈彪说,北管村近年来打造文化活动、会议培训、物业保障和社区服务管理“四个中心”,实施了90余项便民实事工程,获得百姓频频点赞。

  记者了解到,文化活动中心有门球、舞蹈、戏曲、棋牌、科普读书等服务,充实着村民的文化生活;会议培训中心每月开展村干部、组长、党员、新村民等群体思想交流,就村级事务、百姓大小事开展双向互动;物业保障中心以水电维修、生活保障为主,将村集体资产、百姓个人财产维护好;社区服务管理中心发挥前沿监控、新村民服务、联勤联动的安防功能,依靠24小时监控、实时对讲,夯实问题“即发现、即处置”基础。同时,建立新村民办证、房屋租赁等六大项新村民服务统一窗口,便于村民办理业务。

  综合治理带来居住环境焕然一新。目前的北管村,村容村貌环境好,村民百姓有安全感、融入感。一些离开北管村的新村民,现在又回来了;还有不少新村民宁愿等上几个月,也要租住北管村的房子。环境优化使村里厂房租金上涨2-3倍,村级可支配收入从2500万元增加到4000万元。

  “队伍+精神”传承机制“管百年”

  村级治理贵在创新,难在坚持,特别是难在“365天,天天要管小事”。但管好了小事,就是大事;管牢了小事,就不会出大事。

  一方面,要靠队伍后继有人。北管村“百管堂”党建等项目培育选用“80后”“90后”年轻干部,吸引八名青年党员到北管村发展,不断为村干部队伍补充新鲜血液。

  另一方面,弘扬“三不怕”和“三怕”精神。所谓“三不怕”,是指“事情不怕难、不怕烦、不怕累”,如每月开展两次卫生大检查,每天清运约96桶生活垃圾,每天管理1000多个停车位———村容村貌随时随地都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这项制度,北管村已经坚持了30多年,还将一棒一棒地传递下去。

  “三怕”,就是“怕听不到骂声、怕思想能力跟不上发展、怕发展跟不上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村党总支表示,美丽乡村建设“永远在路上”,一定要强化对标意识,虚心学习各地村级治理、垃圾分类、智慧小区等先进经验,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