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旦发布临床医生与患者沟通能力评估报告
2018-04-16 11:20:26  |  来源:解放网  |  编辑:彭丽

  原标题:医患沟通能力报告出炉,下一步研究哪些科室医生沟通信心不足 72.8%的患者是信任医生的

  医生如何与患者沟通?患者到底想听什么?大医院的医生在与每个病人三五分钟有限的就诊时间里,到底应该如何沟通、沟通什么?4月15日,复旦大学发布临床医生与患者沟通能力评估报告显示,医患双方的总体沟通意愿处于高位:75.6%的医生对患者是信任的,72.8%的患者对医生是信任的。下一步还将进一步研究,到底哪些科室、哪些类别的医生对沟通信心不足、医患沟通不畅的症结原因与对策。

  2成医生沟通信心一般或不足

  该研究由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发起,从诊疗信息提供能力、诊疗信息获取能力、信息核实确认能力、社会情感表达能力四个维度测量、探讨医患眼中对彼此的沟通形象认识。该调研共回收医生样本735份,患者样本501份,医患样本分布全国各地及各级医疗机构。

  研究结果显示,国内医生和患者对彼此的信任度都较高、沟通意愿非常高,双方具有提升沟通的信任和意愿基础。其中,75.6%的医生对患者是信任的,72.8%的患者对医生是信任的。

  不过,“愿意不愿意”沟通与“沟通得好不好”是两码事。研究进而发现,95%的医生认为与患者保持很好沟通是医生应具备的一种核心专业能力,79.2%的医生对自己能与患者进行很好沟通有信心,20.8%的医生表示沟通信心一般或不足。

  肿瘤科医患普遍感觉压力大

  研究还显示,医生群体和患者群体都觉得自己在沟通过程中比对方做得更得体、更懂得尊重、关怀。看似矛盾的结果反映了医患在沟通过程中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双方在沟通中的参与度有限,医患对话的展开受到了阻碍。

  “研究报告深入分析医生的主观反馈时发现,医生认为,医患中的不好体验不仅仅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冲突,更多还发生在医生和家属的沟通冲突。医生们谈到,面临一些特别场景时感觉医患沟通可能存在更多障碍,这包括患者住院的场所、患者在知识方面对医生质疑的场景、讨论抗生素使用及危害的场景、面对儿童和老年人群体沟通时。

  针对到底哪些科室、哪些类别的医生对沟通信心不足、医患沟通不畅的症结原因与对策,研究者称,这是下一步要调研的内容。

  本次研究完成者之一、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孙少晶教授以他在上海肿瘤医院调研的感受举例说道:“在这家以肿瘤治疗特色为主的大型医院,医生需要与患者讨论生与死,并且医生往往需要告诉患者的是坏消息,医患普遍感觉精神压力很大。”

  个别科室可开展患者教育

  医生如何与患者沟通在国外医学院课程里比较普遍,“医生如何好好说话”这个问题这些年也获得国内部分医学院的关注,增设了相应课程、讲座。

  本次研究完成者之一、复旦健康传播研究所王帆博士还谈到,对患者也要进行相应的患者教育,提升患者向医生提问的意愿、勇气和能力,并为患者提供就医提问的参考问题清单。这不仅有助于保护患者权益,也避免不必要的信息误解,更有助于医疗结局、医患关系。

  本次研究还建议,就医生反映的容易产生冲突的场景里开展更行之有效的患者教育工作也十分有必要。比如,在病房、儿科、老年病患集中的科室,增加对于患者情绪管理的患者教育,医院也可以设置医务社工、心理咨询师等岗位,对重点沟通领域加强医患沟通的服务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