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第二届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德论坛举办 智能制造更需跨学科人才
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使制造业将减少610000个中、低技能劳动岗位,需要约210000个从事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研发工作的高技能工人和工程师,并且,需要约760000个新生岗位,如机电一体化专家、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架构师IT、用户界面设计师、机器人协调员、工业数据科学家等——这是参加第二届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德论坛的专家学者们分析出来的,该论坛这两天在上海电机学院召开。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陈晓明认为,制造业变革中最紧缺的是装备制造关键基础领域、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绿色制造领域、现代制造服务领域、工业工程与经济管理领域、国际化经营领域、科研试验与工程实施领域等装备制造领域的各类创新型应用技术技能人才。
上海电机学院校长胡晟认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实施,关键是要有升级版的劳动力结构与之相适应:一是高移的学历层次。本科及以上层次的技术教育是未来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二是复合的知识结构。高端制造业发展要求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备学科基础知识,还要具备更加全面、更加宽广的知识背景,如自动化、信息技术、机械专业等多学科背景知识;三是多元的能力特征。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既要具有专业能力,又要具有一定的社会能力;四是卓越的综合素质。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副院长陈明基于人工智能的人才需求,明确提出智能制造不仅需要专业型人才和跨学科人才,更需要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系统级人才。
不来梅应用技术大学教授Joachim Freimuth认为,工业4.0不是一项技术,而是强调人类与机器的交流互动、紧密协作。因此,工业4.0可以被理解为社会技术系统,它需要技术领域知识、信息技术、系统性思维方式以及互联系统所需要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个人能力。这也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不能只培养学生孤立的技术能力,还需要跨学科延伸的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高校需要与企业界合作进行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