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今天上午在北京开幕,上海交通大学师生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收听、收看,热切关注“两会”内容,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和生活实际,热议政府工作报告,交流憧憬感慨。
上海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黄伟力表示,2018年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第40个年头,对今年全国“两会”特别关注如何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从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看到,过去一年里改革开放又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和成效,未来还将有更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政策和措施出台,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中国这艘改革开放的巨轮将乘风破浪继续前行,我们对此充满期盼和信心。”他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这四十年中国的迅速崛起。要达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奋斗目标,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必须从进一步改革开放中获取新的动力和能量。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前面的困难和挑战再多,也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推进改革开放,这是关系中国命运的战略之举。”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宪注意到,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新动能”。报告中指出,“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他认为,过去五年中国经济能够保持持续增长,经济结构能够不断优化升级,开始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根本上得益于在新常态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和创新驱动中形成的新动能。“而数据表明,新旧动能转化正在加速,所以总理用了‘快速崛起’来形容新动能。报告中要求,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并且在今后五年,通过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等战略举措,发展壮大新动能。”
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彭志科表示,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上海交大也迎来了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学年,全校的干部及教师们都能深切的感受到,需要增强不进则退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在激烈的竞争态势中加速奔跑,在各项改革和发展中谋求突破。“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努力创建出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以更坚定的信念、更从容的心态,共同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交大之路。”
上海交大物理与天文学院思政教师梁钦作为一名身处学生工作第一线的高校思政教师,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两会’精神的指导下,我将继续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牢牢把握学生发展需求,不断夯实自身业务水平,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能力素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大局添砖加瓦。”上海交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思政教师周蕾说:“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中,为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我最为关注的话题。人才的出口首先是就业,就业也是今年两会最大的民生话题之一,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大学生将自己的前途选择与国家需求结合在一起,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
上海交大的青年学子也结合自身畅谈感想。上海交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5级硕士生鞠隆龙说:“作为一名经常接触工业创新前沿工科生,尤其能体会到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近几年国家创新性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在各个领域都在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甚至在许多领域已经可以引领世界。我最关心的就是两会中国家对于支持高端制造和产业创新方面有什么新的政策方向。我对国家在产业创新上不断实现更大突破,让创新成为经济发展最强劲的'发动机'充满信心。”
上海交大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15级本科生普布泽仁是来自西藏的少数民族学生,他非常关注国家对于西部贫困地区的惠民政策,怎样让各地区均衡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脱贫;对于数民族大学生未来的升学政策、就业方式和就业地区等自己即将也要面对的问题尤为关注,他期待有更多相关政策出台,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未来的就业、深造等问题。
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2014级本科生王艺辰是一名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的交大学子,“三农”问题是最关注的内容。“在过去的几年扶贫工作中,国家向农村派驻了很多大学生干部作为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这些大学生干部为贫困地区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激发农村的内生动力。”
维吾尔族学生、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2013级博士生赛福鼎·阿力木在上海学习、生活了十年,“我感到融入了相濡以沫、各民族充分交往交流交融的城市环境,学会了在交流中理解、理解中体现尊重,城市中的各民族达成了最广泛的共识、深化根植了中华文化意识,构筑了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他说,“民族工作创新推进的五年,是让人难忘、使人奋进的五年。党的民族教育政策惠及了民族地区的莘莘学子。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扎实推进的今天,各民族相互嵌入式发展的社会环境日益完善和发展。”
挪威籍留学生、上海交大人文学院2014级本科生欧阳海非常关注“一带一路”倡议的进展,“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会议之一,2018年中国的两会召开将引起世界的瞩目,当然也包括我的国家挪威,对于十九大后中国政府将采取什么样的政治措施我十分期待。衷心希望中国在为国民改善工作和生活而创造健康、可持续的社会环境发展过程中取得进一步的成果。”
伊朗籍留学生、上海交大媒体与传播学院2016级本科生普雅也已经在中国学习、生活了十年,在这值得回忆十年间,他看到的是日新月异的中国,千变万化的中国,更是勇于创新突破,奋力走向世界前沿的中国。“每一个来到中国的外国人,都关注着中国的发展动态与发展方向。因为这也关系到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今年21岁的我,近一半时间是在中国成长的。在我的思想里融合着中伊两国文化,中国对我和我的家人来说已经是不能离开的家。因此,她的每一次飞跃也牵动着我们的心,我们殷切希望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越来越美好。而今年的‘两会’让我们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更加有了信心。习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下,经济高速发展,为小康社会的建成提供了有利的因素。这不仅带动了中国国内的经济发展,也同时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交流。伊朗作为中国‘一带一路’的重点合作国家也同样受益,这样的两国合作,共同发展也是我和我家人期盼已久的景象。我十分感谢我父母十年前带我来到中国,让我在这么美好、安全、和谐的环境里学习和成长。特别值得开心的是:今年我的父母将有资格申请中国绿卡。这也是中国这个大家庭给我们这个小家庭最美好的祝福和认可。感谢你——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