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迪发布“未来的承诺”
2018-02-08 11:03:59  |  来源:北京青年报  |  编辑:陆琲嘉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122379023_15179632929901n

  日前,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荆青春在奥迪品牌主题年会上郑重发布“来自未来的承诺”。这份“承诺”背后,有一个核心的宗旨,就是奥迪以人为中心,一切为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求而服务。

  第一个承诺——总是提供用户“想要”的产品

  今年,奥迪将推出16款新产品,都拥有耳目一新的体验。

  全新奥迪A8L,作为全球首款实现L3阶段自动驾驶的量产车型,超出了传统高档D级车的定义,创造了数字时代人们对智能的高级需求。它将像人类学会直立行走那样,第二次解放双手,让你在驾驶时,可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全新奥迪Q5L,在换代加长后,拥有同级别最大的驾乘空间,提供最佳的家庭出行体验。全新奥迪Q2L,将再次开拓一个全新的细分市场,创造入门车型的高档驾控需求。此外,奥迪SUV家族旗舰——奥迪Q8的全球首发今年也将在中国举行。

  明年,备受期待的全新奥迪A6L、全新奥迪Q3将陆续在中国市场投放,为用户创造出更多充满惊喜感的驾乘享受。

  对于未来的产品,奥迪也用Elaine和Aicon两款概念车给出了答案,它们已经实现了L4和L5阶段自动驾驶,还拥有像人类一样的智慧和“同理心”,让曾经只出现在科幻片中的未来场景逐步成为现实。

  第二个承诺——以前瞻技术简化用户的生活

  早在10年前,奥迪就开始全面布局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工作。从驾驶辅助系统逐步渐进到自动驾驶阶段的线性研发思路,确保我们的技术是最成熟、最安全和最可靠的。正是这样金字塔式的积累,使得奥迪成为第一个将自动驾驶技术实现量产的品牌。

  除了自动驾驶,奥迪AI还应用于众多功能配置中。比如全新奥迪A8L搭载的智能车身平衡控制系统,拥有会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受到侧面碰撞危险时,会把遇险一侧的车身瞬间抬高几厘米,以刚度更强的车侧底梁来抵御撞击,最大限度地保护车内乘客安全。举个例子,就好像打拳击的时候,对手向你出了一拳,普通的悬挂就是直接打在脸上;而这套智能悬挂系统,就是面对出拳时快速举起手臂、同时侧身,用肘部阻挡、防御,保护身体核心部位,避免受伤。

  第三个承诺——打造“正向循环”的绿色出行生态圈

  在新能源技术方面,奥迪始终稳扎稳打,从普及自动启停技术、提升燃油经济性,到油电混合的Hybrid车型,逐步拓展到现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以及即将到来的纯电动车型,一汽-大众奥迪始终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正向循环”的理念。

  到2020年,奥迪将发布7款新能源车型,并实现新能源全网络授权。这其中就包括了奥迪首款国产高档电动SUV——C-BEV,它的续航里程可以达到500公里,帮助用户消除了日常出行途中电量不足的担忧。

  除了发力新能源产品,奥迪也在全力推进“360度充电”战略,为家庭充电提供一站式服务方案,并加速布局公共充电网络、积极地论证和尝试城市高功率充电模式。

  “正向循环”的绿色出行生态圈离不开业务模式的突破和创新,为此,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专门成立了新能源业务部,力求从充电网络布局、新能源产品、营销、服务以及创新的商业模式等各维度,将奥迪打造成新能源时代用户最信任和依赖的高端移动出行服务商。

  第四个承诺——构建全触点的移动出行解决方案

  今天,人们的出行需求更加多元化,出行的边界正在被打破。为此,奥迪不仅满足用户从A点到B点的移动,更关注着过程中的个性化体验和无缝的运载服务。

  2017年9月,“Audi on demand + 移动出行”正式投入运营,这是国内由汽车品牌主导、首个针对中国高端用车市场需求量身打造的移动出行服务产品。

  去年12月,奥迪与一嗨租车联手汽车租赁,在“汽车共享领域”多维度发力,创造了高端用车的租赁需求。今年,奥迪将提供面向个人或企业的长租,以及机场无人值守的自助租赁服务。未来两年,奥迪还将分别实现带司机的出行服务和P2P业务,实现私人闲置车辆的充分利用。

  第五个承诺——提供更深入的情感体验场景

  围绕“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一汽-大众奥迪不断加强品牌建设和用户体验,与中国用户建立更深的情感价值共鸣。

  奥迪将全新打造allroad体验平台,与现有的Audi Sport、奥迪SUV家族体验平台,共同形成集群式、立体化、可持续的用户体验平台矩阵。不断感知用户对产品的诉求,并落实到产品的改进中去。

  基于对用户诉求的聆听、对用户痛点的理解,提供更为贴心的管家式服务。比如,“悦·享60分”快保服务项目,就为用户减少了一半的等待时间。

  未来,奥迪还将完成奥迪生活馆的建设,以全新的零售模式,展现奥迪标志性的高端专属氛围,全面提升用户感受。

  文/本报记者 李东颖 供图/Jess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