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任务到底有多重要,央行提出的2018年九大工作任务再次给出答案。据央行官网2月6日发布的公告,在2月5日-6日召开的2018年工作会议上,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连续第三年被列在任务之首,其次便是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而这项任务在2017年时位列当年十大任务第三位,在2016年时还仅列当年十大任务的第五位。
前置到九大任务第二位
如果说到2017年金融业关键词,防风险无疑会上榜。从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从党的十九大,再到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等都被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
在2018年央行工作会议上,这项任务也被前置到九大任务的第二位,同时要求更为细化明确。央行提出,加强金融风险研判及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完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处置体系。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加强影子银行、房地产金融等的宏观审慎管理。
对比来看,2017年央行工作会议提出的当年十大任务中,“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还是第三条,前两条分别是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和继续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服务工作;2016年的十大任务中,相关要求为“防范和化解经济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此项仅列第五位,前面分别是稳健货币政策、优化信贷结构、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和推动金融市场规范创新发展。
绕开监管
为何防范金融风险在2017年被放在了尤其重要的位置?中金固定收益研究团队分析称,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随着流动性的加强,杠杆率提升,金融行业增加值在GDP的比重持续攀升,不过金融体系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链条日益复杂,一些所谓“创新”逐渐脱离实体,沦为纯粹的套利工具。
为此,监管层下决心处置风险点,开启了本轮金融严监管的大潮。事实上,在过去十年,央行等部门也曾针对不同问题先后祭出政策。例如在2010年房价大涨、通胀升温、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浮出水面后,刺激政策开始退出,央行实施了从紧的货币政策并严厉管控信贷额度,同时加强了对房地产的调控,银监会也拟定了地方融资平台名单,房地产和城投平台表内贷款全面受到抑制。
“但基建、房地产等投资周期都较长,已投资项目不能半途而废。在此背景下,融资方和银行都有动力寻找突破监管限制的融资渠道,银信合作开始成为绕道方式,银行开始通过信托计划向房地产企业甚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输血。”中金固收团队表示。
绕开监管的种种现象也引发了业界的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认为,监管显然是防范金融风险蔓延的重要屏障,但不能用过去的标准看待不断变化的金融行业。中金固收团队进一步指出,刺激政策退出和一系列监管反而催生了各种创新模式层出不穷,不断上演“猫捉老鼠”的游戏,背后症结是分业监管。
金融监管链条加速重塑
2017年的监管则不同以往。例如针对分业监管的症结,在2017年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稳会”)首次“露面”,而后在2017年11月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议,定调为国务院统筹协调金融稳定和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议事协调机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金稳会将填补分业监管的空白。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负责人田利辉表示,金稳会可以有效防止监管上“九龙治水、各自为战”的局面,防止监管不足或监管过度。
央行在2018年工作会议中,回顾2017年工作时也提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取得成效,其中就包括“扎实做好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各项工作”。
“监管逻辑已发生巨变,近期出台的监管政策无疑将加速金融生态链的重塑。”中金固收团队表示。金稳会的横空出世只是一个缩影,2017年央行还首次提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宏观审慎管理的一个表现就包括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指标范围。央行副行长易纲在近日的撰文中还透露,2018年央行还将探索把影子银行、房地产金融等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将同业存单、绿色信贷业绩考核纳入MPA考核。
不过,吴晓求也提醒,风险意识需要科学理解、系统把握,如果理解不当会导致金融裹足不前。他表示,要在推动金融变革和科技进步、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要的基础上来控制风险。在2018年的工作任务中,央行也提出,将稳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金融改革,包括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和互联互通等。
北京商报记者 程维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