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莲塘乳鸭图》有望亮相上博东馆
2018-01-30 14:36:59  |  来源:解放日报  |  编辑:彭丽

  原标题:缂丝国宝能看不能展?未来有望在上博东馆和大众见面 《莲塘乳鸭图》还有许多未解之谜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4

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局部。(资料)

  在《国家宝藏》中亮相的上海博物馆藏品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让人赞叹。有人提出:上海博物馆能否向公众公开展出这件文物?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目前还难以做常规性展示,只能“惊鸿一现”。未来,观众有望在上海博物馆东馆开馆时看到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

  《莲塘乳鸭图》或未及进贡

  《国家宝藏》关于缂丝《莲塘乳鸭图》的前世传奇,讲述了热爱作画的朱克柔用八年时间织就天下第一缂丝画的故事。节目中描述:朱克柔作为大户人家的儿媳,创作缂丝画的各种物质条件一应俱备,加上丈夫支持,终能成就心中志向。

  历史上,朱克柔是否真有其人?上海博物馆工艺部副研究员于颖不仅为缂丝《莲塘乳鸭图》的前世传奇担任服装顾问,也在剧本创作上给出了不少学术意见。她介绍,朱克柔在正史中没有记载。不过,辽宁省博物馆馆藏的朱克柔缂丝《山茶蛱蝶》册页上,有文从简(文征明曾孙)写的题,题中记载“朱克柔,云间人,宋思陵时,以女工行世”,研究专家推断朱克柔为高宗时人。此外,朱克柔在缂丝《莲塘乳鸭图》上缂织“江东朱刚”也表明她是江东人,由此可见她是南宋高宗时期的上海人。

  朱克柔缂丝作品现存7件,4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2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1件藏于上海博物馆,也就是《莲塘乳鸭图》。除了《莲塘乳鸭图》,其余6件都是小册页,而且都是清宫旧藏,《莲塘乳鸭图》来自于收藏家庞莱臣后人的捐赠。在南宋初期,创作这样的缂丝画,通常作为贡品或家藏。“缂丝很难走入大众生活,缂丝画更是一落地就是奢侈品,如果不是有皇家买单,这样的创作成本实在太过昂贵。”为何这件流传于民间的作品反而尺幅和精美度远胜于宫中?于颖推测,除了朱克柔出于珍视想要留藏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当时朝中变故,导致未能献贡。

  虽然目前查不到《莲塘乳鸭图》曾作为贡品的史料,但根据作品细节提供的线索,于颖有一个很大胆的想法。现存《莲塘乳鸭图》除却由于上方裁剪导致落单的翠鸟、燕子外,其他的叶子、花、虫子、鸭子都成对出现。这种花鸟画创作理念,和宋徽宗开创的院体画风格一致。宋徽宗酷爱奇花异石,曾专门设立杭州“造作局”、苏州“应奉局”在江南搜集奇花异石,后因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俘,未及进贡的太湖石便留在了苏州留园、上海豫园等地。在朱克柔的缂丝《莲塘乳鸭图》上,也有这种太湖石的图案。缂丝《莲塘乳鸭图》是否经历了和太湖石一样的遭遇?尽管目前尚未有证据说明,但这一大胆假设也给这幅作品的解读留下更多想象空间。

  用现代技术让观众看清细节

  缂丝《莲塘乳鸭图》曾在上海博物馆1979年的《捐献文物展览》中展出过一次,考虑到多次展出会对文物造成损伤,上海博物馆新馆建立以来,这件“国宝”始终珍藏在库房里。于颖说:“缂丝文物怕光,最禁不住紫外线,需适宜恒定温湿度环境,也怕潮,怕干,还怕霉菌、细菌、虫蛀等,可以说非常娇气。”

  在《国家宝藏》里,当张国立问国宝守护人那英“看到原件了吗”,那英犹豫着回答“基本上是看到了”。那种离得很近却难以把文物细节看清的困惑,也提醒了博物馆研究人员,向公众展示缂丝文物时,必须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尽可能地将所有细节“解密”。

  于颖说,上海博物馆馆藏的缂丝文物有140件藏品。这些文物虽脆弱,但随着文保技术提高,并非没有展示的可能。“不仅是展示,我们还要思考怎么让大家看得更清晰。这需要用学者的眼睛,把真实的信息反映出来。它所传达的不只是技术,还有精神和审美。”

  杨志刚介绍,建设中的上海博物馆东馆考虑开辟馆藏秘宝专室,专门展陈那些不太适合常规展示手段的脆弱文物。“希望让缂丝《莲塘乳鸭图》有机会和观众短时间见面,满足大家的观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