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新建改建65个市民球场、新建75条健身步道,超额完成实事工程 扫码可打球,身边运动场公益开放
家住闵行虹桥镇的宋杰是一名热爱运动的公司职员,这一年他发现身边可以锻炼的场地越来越多。官方数据也印证了他的感受:截至目前,上海市体育部门已超额完成2017年市政府实事工程。上海共新建改建65个市民球场;在公园、公共绿地及大居社区等处新建75条百姓健身步道;新建改建270个益智健身苑点。
市民身边的运动场地是民生工程,体育职能部门在不断增加场地数量的同时,还通过功能升级改善市民健身感受,这成为上海体育领全国之先的一个探索。
共享运动场提高使用效能
在位于静安区新马路的共享公共运动场入口,市民小章用手机扫二维码进入微信小程序搜索球场,完成充值注册后,就可对准闸机处扫码进入场内,运动结束时费用从手机端自动扣除。目前,这种类似共享单车的管理模式,已出现在静安区和宝山区的公共运动场。
共享公共运动场依托互联网+体育的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建立入口智能闸机、远程实时监控、语音广播、自助租球机、自动贩售机等设施系统,实现智能化线上远程管理。九回体育工作人员介绍,“球场安装了多个摄像头,通过远程移动端视频流,可以随时了解球场内的情况。如果发生异常情况,比如用户超时或有违规行为等,后台可以在移动端及时用语音进行广播通知,之后会派管理人员到场。”
记者看到,运动场实行公益性开放,收费一目了然。每天7时到10时免费;10时到18时每人每小时5元;夜间时段运动场因提供照明,收费为每人每小时8元,计费以分钟为单位。今年8月开放至今,已累计有近万人次在此健身。
以往,公共运动场在满足市民就近锻炼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隐患。比如闲杂人员较多,经常发生财物遗失的情况;有些球场还因为收费问题产生纠纷。共享运动场通过后台视频监控和全程录像,可确保在开放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高效处理。静安区体育局负责人介绍,到2018年,区内的15座公共运动场都将推行共享公共运动场的管理服务模式,委托第三方进行场地日常服务及维护。今后还将依托用户移动端小程序后台,对场地健身锻炼人群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把运动作为凝聚和连接爱好者的社交平台。
益智健身苑点指导科学锻炼
温暖阳光照在长宁元丰天花园里的益智健身苑点,张老伯约了邻居在这里的轨道式中国象棋下几盘。通过改造升级,健身苑点不但项目多了,而且更智能化。市民益智健身苑点以力量训练器材为主,辅以有氧训练器材和益智棋类项目。针对上海市民身体素质中肌力不足的短板,还有健身房常见的综合性力量训练器械。
上海市体科所体质研究与健康指导中心主任刘欣介绍,肌肉力量是体质强弱的核心要素,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不予以加强将难以维持良好的体质水平。“专门的力量训练在市民日常体育锻炼中仅占4.6%,在锻炼项目参与度排序中列十名之外。事实上老年人也需要适当的力量锻炼,降低因肌力减弱而易摔倒的风险。”
益智健身苑点更注重对市民的科学指导,如通过功能牌告知市民掌握基本的健身方法,扫描二维码获得与器材相关的健身教学视频。记者选择了一台器材扫描二维码,整个健身点的器材信息一目了然,还能观看教学视频。
益智健身苑点改变了以往健身苑点是老年人活动专区的传统印象。以力量训练、益智休闲、康复保健、身体素质测试相结合的多元化发展思路,兼顾老中青各类人群。这里的全国第一台户外身体素质测试器,可以测试体脂率,还可以通过立定纵跳、闭眼单腿站立等,了解身体素质是否达标。而跷跷板、网状爬绳、秋千等亲子活动器材,营造了一家人健身休闲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