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将在上海大剧院上演

2017-12-13 14:44:02|来源:文汇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他将室内乐真正推上音乐厅舞台

  今年是贝多芬逝世190周年。上海大剧院特别邀请当今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四重奏组合———德国莱比锡格万特豪斯弦乐四重奏组带来贝多芬全套弦乐四重奏作品,以期展现一个大众视线之外的贝多芬。全套作品将以上下两部分共六个晚上完成,其中下半部分将在19日至21日演出。

  弦乐四重奏是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以及一把大提琴组合而成的室内乐形式。在这种组合中找不到交响乐庞大的气势,也看不到歌剧中宏大的场面。因为撇开了乐队宏大音响的衬托,也没有弦乐与管乐的音色对比,而是通过音色同构型高的四把弦乐器的搭配,加之严谨的音乐结构,弦乐四重奏成为室内乐中最融洽、最经典的组合。

  歌德曾这样评价贝多芬的四重奏作品:“像在听四位知性的人对话,感觉我们明白他们在谈论些什么。”贝多芬一生创作了16首弦乐四重奏,这数字虽然无法与海顿的84部以及莫扎特的近30部相比,却特点鲜明,开创出不同于前人的强烈个人风格。

  在贝多芬之前的时代,不论是海顿还是莫扎特,他们的室内乐作品虽然优秀,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喜好拉琴的贵族业余消遣创作。有时为了照顾到有些贵族“玩家”堪忧的演奏技术,不得不在创作时畏首畏尾。然而贝多芬的出现,改变了当时室内乐的气质。就深邃程度与音乐境界而言,他的弦乐作品无疑与当时大众所理解的、其他作曲家所创作的四重奏有天壤之别。最终,贝多芬将弦乐四重奏这种仅限于贵族雅士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从贵族家的客厅、庭院推上了音乐厅的舞台。

  贝多芬弦乐四重奏作品,根据其三个主要的创作阶段,往往被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他的早期作品很明显地受到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并秉承了传统风格;中期作品已经打破了其所处年代下对于曲目长度及规格的条条框框,思想和情感的传递表达越发重要,表达的欲望冲破了既定规则,从而需要更大的空间;晚期作品贝多芬完全摒弃了传统构架,他作品所传递出的信息完全基于纯粹的哲学思想。在康拉德·苏斯克看来,“贝多芬晚期的弦乐作品早已超越单纯的精致优美,触及了哲学层面,构建着‘思想的宇宙’。”

  如果说贝多芬的《英雄》《命运》《合唱》交响曲表现的是巨人般的雄健伟岸与升华,那么,他的室内乐作品呈现出了与其交响曲、协奏曲不同的美,指向人的内心。在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里,观众可以聆听到一个不一样的贝多芬,或许这更贴近真实的贝多芬。

  此次来沪演出的德国莱比锡格万特豪斯弦乐四重奏成立于1808年,其绵长的历史展现了德国室内乐演奏丰厚深远的源流。该团体也是当代演奏贝多芬最具权威性的组合之一,其中的资深小提琴家康拉德·苏斯克这样阐述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在我看来,贝多芬在弦乐四重奏所达到的高度,甚至超越了他的交响乐作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