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传承红色基因丨红色珍珠灿映繁华盛景 安义路63号:毛泽东人生转折点
“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自认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毛泽东
走进安义路63号的毛泽东旧居,这段话格外引人注目。在满是玻璃幕墙摩天大楼的商业区里,与这样一座红色史迹不期而遇,是一种非常特别的感觉。这栋沿街的2层砖木结构海派民居,对于毛泽东的一生,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图说:位于安义路的毛泽东旧居每年接待游客五六万人。张龙 摄
意义 思想产生重大变化
毛泽东的一生与上海关系密切。据有关资料记载,他曾经到上海五十余次。1919年3月,26岁的毛泽东首次来上海,此后至1921年7月前,他又先后两次来过上海。1920年5月5日抵沪至7月初离沪,毛泽东就居住在安义路63号(原哈同路民厚南里29号)。
“虽然毛泽东在这里只住了两个月,但是对于毛泽东个人以及中共党史,其意义都是非常重大的。”1920年毛泽东旧居展馆馆长刘卫星说。
“从时间上来看,租住在安义路63号的这个时期,正是毛泽东的思想产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刘卫星介绍,展馆中,有一封1920年6月7日毛泽东写给北京的黎锦熙老师亲笔信的影印件,信中谈及南下见闻和自己追求革命的决心,说他准备浏览在沪“新出的报、杂志、丛书及各种译本,寻获东方及世界学术思想之大纲要目”。
毛泽东这次来上海,还曾多次拜访当时正在与共产国际代表酝酿建党的陈独秀,商讨组织“改造湖南联盟”计划。两人真诚相见,无话不说。当时,陈独秀还委托给毛泽东一个重要任务——回湖南组建该地区的共产党组织。为了便于毛泽东在湖南开展建党工作,陈独秀经常把上海的情况告诉毛泽东。这才有了1921年“一大”召开时,毛泽东成为湖南代表前来赴会。
图说:毛泽东 旧居内景。张龙 摄
妙笔 废除督军实行民治
刘卫星介绍,毛泽东居住在这里时做了“四件大事”:一是以“驱张”代表团成员身份从北京来沪,在安义路住所发起成立“湖南改造促成会”倡议,并发表了《湖南改造促成会发起宣言》《湖南建设问题商榷》《湖南人民的自决》等文章;二是在此期间,他列席“半淞园会议”,讨论新民学会的任务、活动原则、入会手续等;三是当年5月9日,他到洋泾浜法国码头,欢送6名新民学会的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还有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他多次前往老渔阳里2号,拜访陈独秀,一起探讨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到上海的第四天,5月8日,召集留在上海和准备去法国勤工俭学的新民学会会员,在南市区半淞园路480号召开了著名的“半淞园会议”。会上详尽地讨论了新民学会的任务、活动原则、入会手续等问题。会议认为学会应采取“潜在务实、不务虚荣、不出风头”的作风,吸收新会员要具备“纯洁、诚恳、奋斗、服从真理”四项条件。在会内要养成好学的风气。会议一直开到晚上才散。中间休息时,参加会议的12人在蒙蒙细雨中合影留念,这张照片如今被保存在中共一大会址内。
1920年6月11日,湖南人痛恨的张敬尧被逐出长沙,湖南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如何在湖南建设民治这个新问题,立刻提到湖南民众的面前。上海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毛泽东在沪期间在《时事新报》《申报》上发表过多篇文章。毛泽东草拟了《湖南人民自决宣言》,在《时事新报》等媒体发表,随后又在《申报》发表了他起草的《湖南改造促成会发起宣言》。
在毛泽东旧居展馆中,就有一份6月11日《时事新报》的影印件,上面有毛泽东撰写的《湖南人再进一步》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毛泽东深深感到,张敬尧走了,还会有新的张敬尧回来。根除的办法是废除督军,裁减兵员以推倒“武力统治”;以银行民办、教育独立、自治建设及保障人民权利等,达到“实行民治”的目的。
图说:游客参观毛泽东旧居。张龙 摄
寻址 追根溯源身临其境
上海里弄住宅有千千万,安义路63号是怎样重新被发现的?上海市档案馆研究馆员黎霞介绍,1958年,当时的上海市委领导将毛泽东1920年6月7日在上海写给北京黎锦熙的一封信交给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处副主任周良佐,说该处是毛主席来上海进行革命活动最早的寓所,有极其重大的纪念意义,应立即调查勘实后建立纪念馆。
信中写道:“京别以来,二十五天才到上海,寓哈同路民厚南里二十九号。”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立即成立了调查小组。
哈同路就是现在的铜仁路,在它的西侧没有民厚南里,只有一个叫慈厚南里的老里弄。调查组走访了慈厚南里周围的老居民数十人,得知:此处原是哈同房产,1914年建成后就叫民厚南里。调查组找到哈同干儿子罗友兰,证实:军阀徐世昌、曹锟封哈同妻子为慈惠夫人、慈淑夫人后,哈同所有的房产都改成了慈字当头,民厚南里也改名为慈厚南里。
据黎霞介绍,当时的调查组走访了有关部门,从档案资料中找到《工部局公报》和一些房屋门牌编号档案及一张1934年上海商务全图,了解了过去里弄名称和门牌号码变换的沿革,查明民厚南里29号就是现在的安义路63号,这幢沿街的砖木结构两层楼房,已成了庵堂,好在外貌无多大变动。听说民厚南里不少住户门上尚存过去哈同的门牌,为进一步证实,调查组将63号门牌撬开,果然发现,里面有一块字样隐约可见的门牌——29号。
1959年5月26日,这里被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只是空置。
上世纪90年代初,这里整个地块批租给了某商业地产公司。相关职能单位一直就旧居修缮、开发利用与地块开发商沟通协调。经过多年努力,2012年年初,旧居的保护与开发终于尘埃落定——开发商出资、专家论证、专业设计和施工,相关职能部门全程参与。201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位于静安区安义路的毛泽东旧居修缮后开门迎客。
“从开馆起,我们每年接待的游客总量大约五六万人,其中约有3%是外国人。”刘卫星说。
现在毛泽东旧居所在的安义路63号建筑面积为83平方米,共有两层。一楼原为客堂间。现在,这里放着一张方桌和几把椅子,桌上还有一套茶壶和茶杯,都是文物部门提供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较为流行的家具,为的是给来访的游客身临其境之感。
沿着倾斜角度颇大的楼梯往2楼走,就来到了毛泽东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这段楼梯也是旧物,根据毛泽东写给老师的信,当时他们一共3男1女租住在这里,女生住在小间,现在这里被布展为当年普通人家的房间模样;3个男生住在大间,当年毛泽东就睡在靠北的落地长窗旁的板床上,现在这里是多媒体放映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