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时代新气象 | 上海扶贫协作项目落地结硕果 “遵菜入沪”两地百姓受益
近两个月,在上海的不少菜市场、电商平台,能买到一种品牌名为“道真果蔬”高山生态蔬菜。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通过追溯系统展示的实时影像,看到远在贵州遵义的原产地——一个上海援建的现代化蔬菜生产基地种植管理的全过程。来自杨浦区的四位援黔干部,将最先进的果蔬产业模式“移植”到了贫困山区,既鼓起了山区农民的钱袋子,又丰富了上海市民的菜篮子,“遵菜入沪”,让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落地的同时,也惠及了两地百姓。
图说:“遵菜入沪”让两地百姓收益。视觉中国
遵义市道真县位于黔北的崇山峻岭之中,海拔500-2000米,终年云雾环绕,病虫害少,水土气候非常适合绿色有机高山蔬菜的种植。但由于交通不便、销路不畅等原因,蔬菜种植始终处于小而散的状态,无法形成产业,山区农民收入来源很少,生活比较贫困。2016年,来自上海杨浦区的援黔干部们试图改变这一情况。
上海援建遵义市道真、正安、湄潭三县联络小组组长、中共道真自治县委副书记周灵告诉记者,在去年7月来到道真后,经过调研确定了重点发展种植业,把产业带到贫困户身边,助推贫困户实现精准脱贫的目标,制定了打通销售渠道、建立品牌、规模化种植、完善配套设施、建立追溯体系等实施方案,将上海的现代化果蔬产业经验移植到贫困山区。
为使项目能让全体农民获益,联络小组采取激活村集体合作社的方式,在条件相对较好的阳溪镇阳溪社区先行与永辉超市进行农超对接试点,引导该社区农民用土地、贫困户用“特惠贷”、村委会以基础设施入股。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入股、出地、出力,以此获得收入,就连无耕地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也能通过简单劳动获得收入。最终集体经济销售利润的30%将作为分红给予贫困户,短短几个月内,一些贫困户甚至已经实现了收入翻番。
一个产业从无到有谈何容易,周灵带领着刘冰、戴旺捷、沈超三位杨浦区援黔干部,各司其职分工协作,打通了销售渠道、设计品牌标志、建立种植基地、完善物流冷链、提升产品水准。依托杨浦区政府的后方支撑,联络小组带领村集体用5个月的时间完成了道真蔬菜直供基地的建设,并将高山生态蔬菜成功送进了重庆的生鲜超市,销售总金额超过400万元。
阳溪社区试点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后,周灵又将目光转向了全县,在上海市商务委和遵义市商务局的牵线搭桥下,与上海农产品批发市场、西郊国际以及一些电商平台签订了供销协议,启动“遵菜入沪”。当地7个乡镇17个村居作为首批对接上海市场的直供基地,推广阳溪模式。9月4日,第一车发往上海的25吨蔬菜启程,并得到了上海市场的认可,截止目前,已向上海销售蔬菜10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60余万元。
被当地干部群众亲切称为“卖菜书记”的周灵告诉记者,为了蔬菜基地的建设,半年多来数不清多少个日夜奔波在山村乡镇,在田间地头亲力亲为,手把手的教,一路坎坷波折。但看到贫困户开始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再多的辛苦也已烟消云散。更重要的是,这些用心种植的果蔬不仅是可口的食品,更是一座能让“山海相连”的“桥梁”,当市民用手机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亲眼见证来自上海的深情厚谊,是如何让贫困山村旧貌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