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理念创作“非遗” 280余件作品参展

2017-11-17 10:57:55|来源:东方网|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用现代理念创作“非遗” 280余件作品参展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

图片说明:苗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杨再美(中)和女儿(右)在苗绣长卷《锦绣台江》前合影

  11月16日,一场主题为“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展览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举行。一走进大门,众多人纷纷在22米巨幅苗绣长卷《锦绣台江》前合影。据悉,作为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经验交流会的一部分,展览汇集了来自全国十八所高校的280余件作品。

  自2015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以来,各参与高校的老师和学员们在“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指导下,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本次展览的作品涉及刺绣、造纸、陶瓷、木雕、玉雕、珐琅、竹编等诸多传统工艺,既有多种工艺的融合,也有不同材料的结合,成为非遗工作的有效实践。在现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姚舰带来《色彩理论课》,通过网络直播展示研培计划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她告诉记者:“参加研培班的学员本来就有经验,通过课程了解色彩体系,科学地进行调配,最后进行大作业的创作。”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4

图片说明:在现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姚舰带来《色彩理论课》

  绣卷《锦绣台江》由百名非遗苗绣传承人共同完成,历时一个多月,通过不同针法绣制出了划龙舟、纺织布、耕种等生活场景,被誉为“苗族人的清明上河图”。其主绣人杨再美是苗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她花了三年的时间复原了织锦绣,这个绣法神奇之处在于绣布背面看不到针线脚。杨再美带着女儿一起来到展览现场,女儿也很喜欢刺绣,她正一一传授女儿苗绣技艺。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5

图片说明:杨再美与设计师合作的“幸福鸟”系列作品之一

  在展览现场,杨再美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穿的鞋子,这是她与设计师跨界合作的“幸福鸟”系列作品之一。古老多变的针法与皮革工艺相结合,绣片图案追溯着苗寨的“幸福鸟”传说,鸟的尾巴轻盈衍伸,满溢着生命的动感。作为2016织绣班研修班学员,她告诉记者:“最大的收获就是接触到许多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想法。设计上打破封闭性思维,苗绣色彩元素可以更时尚。”她相信将传统的织绣手工艺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一定会迸发出更精彩的火花。

  东阳竹编自殷商时代就已问世,至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历经千年,东阳竹编愈加精美:精巧的工艺、独特的风格、优美的造型加上优雅的色彩。东阳竹编非遗传承人何红兵去年参加了2016竹艺研修班,随后在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平台的策划下与荷兰设计师跨界创作。在竹灯的创作中,何红兵在竹的编织、色彩运用与立体造型上做足了功夫,一起探讨并创作出创意竹制品。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6

图片说明:阳竹编非遗传承人何红兵与荷兰设计师跨界创作“大竹灯”系列

  此次展览中的“大竹灯”系列是东阳竹编非遗技艺与当代设计理念融汇,造型行云流水,色彩斑澜灵动。何红兵说:“以前做的东西比较传统,参加研修班后,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竹艺传承人相互切磋学习,在课程中进行思想碰撞,获得新的理念。竹编艺术融入装置艺术,从疏密、色彩等编织技艺来展现灯光。”目前,“大竹灯”系列已经接到很多预定单,他继续开发新产品,除了现有的悬挂灯、壁灯,还有落地灯等。

  非遗结合当代生活可以更有生命力。有个可喜的现象,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运营总监章莉莉告诉记者:“从去年的中年人到今年的90后,参加竹艺研培班的学员年龄越来越年轻。因为他们的父母觉得不错,今年孩子也来参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