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育促创作为青年艺术家打call

2017-11-17 11:01:10|来源:东方网|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上海以培育促创作为青年艺术家打call

  11月17日,2017《青年·境界》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美术家作品展开幕。展览将回顾、总结5位艺术家通过三年培养计划取得的成果。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上海在美术、舞台艺术等领域,激发创作活力,力推新人原创作品,打造出更多融合创新性、艺术性、国际性的精品力作。毋庸置疑,为青年艺术家提供培育的沃土,是激励与释放生机蓬勃的文化原创力,推动“高峰”作品涌现的重要条件。

  以培育促创作,培养德艺双馨青年文艺家

  2014年12月,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评选揭晓,43位杰出青年艺术家入围“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这是为青年文艺骨干量身定制的发展计划,也是上海培养青年艺术人才的重要举措。青年美术家毛冬华、庞飞、张晨初、杜海军、廖扬作为青年文艺家入围。

  2015年10月,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人才办公室、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戏剧学院联合主办“青年·境界”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美术家美术作品展曾在上海市美协东外滩艺术空间隆重开幕,展出5位美术界青年艺术家150件作品。

  今年是“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的收官之年,为了总结展示三年培养计划的创作成果,仍以上海青年美术的“境界”为主题,通过视觉展览、文献展示、高峰论坛等方式,立体展现5位青年美术家的培养计划成果,展现他们三年的艺术追求,让社会和同行检验他们三年以来探索发展的结果。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7

图片说明:毛冬华的作品《外滩12号》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8

图片说明:毛冬华的作品《重塑》

  毛冬华的近30幅美术作品参展,主题不仅有建筑,还有人物、动物和静物等,构造中国画“没骨法”笔墨语言体系。她借鉴古人的没骨法(国画术语,直接用彩色或墨块作画,不用墨笔勾勒轮廓的技法叫做没骨法),生宣上水墨积墨堆塑出外滩系列大楼等。毛冬华告诉记者:“上海的变化日新月异,从2014年外滩系列开始,创作逐步从个人情怀向集体记忆时代情怀迈进。通过对上海城市景观的塑造,呈现我们70后对上海历史与现实的审美认知。”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9

图片说明:张晨初的作品《马云》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0

图片说明:张晨初的作品《薛之谦》

  如果说毛冬华是“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那么张晨初则是一位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画家。在微博上,@张晨初艺术空间的粉丝超过60万。他将美术创作当成新闻记录的手段,充分运用微博平台,从取材对象的锁定到题材的搜集、整理、挑选,网友一起参与、互动,同时网上公布创作全部过程。“从单纯的一张肖像画转化成记录新闻话题、记叙事件的肖像绘画。”与此同时,他也在进行纸本作品的创作,将西方写实油画与中国写意绘画的融合,同样受到网友的欢迎。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1

图片说明:廖扬的作品《11月11日》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2

图片说明:廖扬的作品《探头》

  廖扬将此次带来20幅版画。他的作品回归版画最根本的特征,着力于突出版画分层、叠印的特色。而创作视角也有所转变,从直接展现生活百态到从以麻雀等小动物侧面反映平时的生活。虽然在中国版画历史悠久,但他认为版画也可以时尚、现代,表现属于这个时代的视觉效果,也可以通过与装置艺术合作等,慢慢融入人们的生活。

  “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以德艺双馨为目标,不仅开拓了青年艺术家眼界,也扩展了知识结构。先后邀请原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等专家学者开展讲座,提升青年艺术家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每个月43位青年艺术家自发组织沙龙,跨界交流,了解其他艺术门类。

  “扶青计划”推出70余位青年艺术家的59部作品

  美术、电影、音乐等大家都很熟悉,如果想看先锋、实验性作品,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委约作品可以满足喜欢小众演出观众的需求。今年,12位青年艺术家带来9部委约作品,有新音乐戏剧《饥饿艺术家》、装置戏剧《空盒游戏》、小剧场实验越剧《再生·缘》……

  

  自2012年创办以来,“扶青计划”共委约了71位/组活跃在各个领域的青年艺术家,制作出59部原创舞台艺术作品,成为原创作品和青年艺术人才的孵化器。艺术节不仅提供提供资金和平台,扶持有潜力的艺术家进行创作,也为他们提供创作基础和艺术家的指导。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3

图片说明:新音乐戏剧《饥饿艺术家》剧照

  在采访中,委约创作的艺术家不约而同的告诉记者,“扶青计划”提供了一个敢于去尝试的平台和机会。新音乐戏剧《饥饿艺术家》根据卡夫卡的同名小说改编,着重于舞台上声音与表演的搭配,音乐贯穿于舞台上的各个元素。该剧导演宋杨说:“实现了自己一个小的梦想,从以前的纯器乐作曲到舞台元素成为作曲的一部分,这种尝试在其他场合很难实现。”此前身居“扶青计划”幕后的张凌南今年以主创身份,与导演黄赛峰一起带来装置戏剧《空盒游戏》。《空盒游戏》以很少的语言加上大部分肢体方式呈现,张凌南获得了创排肢体剧的经验。黄赛峰2014年曾以画家的身份参加过“扶青计划”,他说:“‘扶青计划’有很大的包容度,相对来说没有某种市场压力。”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4

图片说明:装置戏剧《空盒游戏》剧照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副总裁李明说,“我们不仅把青年艺术家的想法在舞台上立起来,还通过艺术节这个平台把他们的作品推出去,走出国门,到国外艺术节演出的有很多。”通过“扶青计划”的平台与推介,委约作品陆续受邀前往国内外各剧场、全球各大艺术节庆活动参演参赛。2015年扶青计划委约作品音乐电影《斩·断》今年10月赴澳大利亚澳亚艺术节演出;2016年委约作品《弯曲的时空》受美国亚洲协会邀请,纪念1月赴纽约演出;2016年委约作品《插销》受奥斯陆国际舞蹈节邀请,今年10月赴挪威演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