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艺术节:秦腔 湘剧佳作亮相

2017-10-31 10:41:05|来源:东方网|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上海国际艺术节|传统戏曲绽放魅力:秦腔、湘剧佳作亮相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5

图片说明:秦腔《易俗社》剧照

  在今年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中华传统戏曲多样,不仅有京剧《大宅门》,还有秦腔《易俗社》、湘剧《月亮粑粑》、壮剧《冯子材》等。这些剧目不仅展现了传统戏曲的艺术成就,更在形式和内容上新意迭出。

  易俗社的人演易俗社的故事

  鲁迅先生曾为易俗社题写“古调独弹”匾额,田汉先生曾把易俗社和莫斯科大剧院、法国芭蕾舞歌剧院并称为“世界三大最古老的剧社”。为了弘扬和传承“易俗精神”,西安秦腔剧院集易俗社老、中、青三代人,邀请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卢昂教授担任总编导、导演,打造了秦腔《易俗社》。

  该剧以“护社”“拜师”“创排”“追随”“登台”“坚守”“圆梦”七场戏来展示易俗社从初创到解放初期,近40年的峥嵘岁月。卢昂说:“这是我排的第50个戏曲。一直想为戏曲人排个戏,《易俗社》就是戏曲人自己的历史和故事。这部剧可以让更多人看到东方戏曲人是怎样的存在。一百年前,这些戏曲人用戏曲的方式启迪民智,一直在坚守。”

  《易俗社》一大看点就是采用“虚实”两条线。“虚线”由演员通过舞台表演、唱腔来呈现;“实线”则在每场幕间,将易俗社百年变迁的珍贵历史资料,采用视频投影到无缝纱幕上的方式来展示,通过多种舞台呈现形式,让观众聆听到易俗人的心声、触摸到易俗人的艰辛、体悟到易俗人的坚守……

  11月1日、2日,秦腔《易俗社》将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演。西安秦腔剧院副总经理、易俗社社长惠敏莉在剧中饰演林梦芸,她希望借此推荐易俗社这个古老的品牌。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6

图片说明:湘剧《月亮粑粑》剧照

  小小舞台演绎30年的坚守与奉献

  湘剧,是湖南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阔别多年再次来到上海。湖南省湘剧院湘剧《月亮粑粑》将于11月1日、2日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演出两场。

  《月亮粑粑》根据真实人物原型创作,是个关于坚守与奉献的动人故事。全剧从20世纪80年代中起,讲述了山村女教师秦雅云在贫困小山村,继承父志,扎根山村,甘于清贫、坚守理想,代课整整30年,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送出乡村的故事。如何在舞台上展示一所乡村学校30年的时代变迁?该剧以跳跃的手法实现了舞台的推、拉、摇、移,呈现了时代在舞台的自由转换。

  首演至今,该剧获第五届湖南艺术节田汉大奖;跻身“201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十台重点扶持剧目”、“2016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主演获得文华表演奖;2017年又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该剧先后全国及湖南省十几个地区演出九十余场,被广大戏曲朋友称赞为传统戏曲与现代文化完美融合的典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