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时代新奋进 | 上海市代表团热议“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信心对于一个人,一个群体乃至一个民族都至关重要。流淌过五千年历史长河,进入新千年的第二个十年,中华文明屹立世界潮头,担负起凝聚民族复兴之魂的历史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提升全民族的文化自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怎样创新传播手段,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怎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播撒到青少年的心中?如何推动文艺事业从高原向高峰迈进? 连日来,上海市代表团代表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图说:谷好好代表。新民晚报特派记者 陈正宝 刘歆 摄
图说:邱莉娜代表。新民晚报特派记者 陈正宝 刘歆 摄
图说:印海蓉代表。新民晚报特派记者 陈正宝 刘歆 摄
拿出最好的作品来讴歌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文艺工作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文化艺术发展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对此深有体会。
“上个月,我们的四本《长生殿》在上海大剧院演出,连加座票都被抢光了。而在几年之前,我们都不敢进大剧院,因为剧场太大,到哪里去找那么多观众?”谷好好告诉记者,四个晚上的演出,6500多人次的观众,150万元的票房,让上昆人兴奋不已。“150万元,对于很多企业、单位来说这个数字不算什么,可是在以前,这是我们昆剧团三年的票房总和啊!”
谷好好说,这五年是文艺院团进步最快的五年,也是文艺工作者最幸福最幸运的五年。2015年上海全面启动的18家文艺院团“一团一策”改革,各剧种分类定位,体现多重艺术语言特点,遵循文艺创作规律,为各剧团量身定制培养方案、创作计划,使文艺院团完全“激活”了。
“让我们文艺工作者最感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走进剧场、走近传统文化,和戏曲艺术亲密接触。600年古老昆曲现在拥有一大批年轻粉丝,我们亲切称他们为‘昆虫’。”谷好好说,去年,《临川四梦》去了广州、深圳、昆明等地巡演,40岁以下的观众占了80%,30岁以下的观众占了40%以上。“戏曲演出的火爆是一个缩影,折射的是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一方面,这是几十年来我们基层文艺院团坚持高雅艺术进校园、扎扎实实推广普及的成果显现,另一方面,更体现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审美品味和人文精神的尊重与追求。
谷好好介绍说,这两年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关心领导和市委宣传部的具体指导下,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所属京、昆、沪、越、淮、评弹六大剧种的艺术家们,以传统戏曲的传承创新为目标,积极推进“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的工程以及现实题材、革命题材的新剧目创排,推出了一批新作品,如昆剧《临川四梦》、京剧《浴火黎明》、沪剧《邓世昌》、越剧《燃灯者》、淮剧《半纸春光》、评弹《访大山》等等。相信通过我们扎扎实实的努力,一定能实现文化艺术从“高原”向“高峰”迈进。
中国已经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铸就文化自信,文艺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拿出更好的作品来讴歌这个时代,用最好的作品来展示中国的精神,用最好的作品来满足社会各界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谷好好说出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心声。
图说:马乐声代表。 新民晚报特派记者 陈正宝 刘歆 摄
图说:安路生代表。新民晚报特派记者 陈正宝 刘歆 摄
主流媒体走出融合转型之路
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更快,方式更丰富,渠道更多元,因此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也成为一个新课题。上海广播电视台首席主持人印海蓉代表说,我们在工作中感到,互联网时代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必将走向衰落,同时也不意味着只有新媒体才代表未来。传统媒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内容生产、媒体品牌、人才储备等方面有深厚的积淀,而新兴媒体则在新科技、新技术以及商业运营方面颇具优势。“在我看来,各有长处,也各有短板,不应总想着谁替代谁。”
要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处于新时代的媒体行业必然是两者融合发展,打造既有话语权、又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此次大会,也更进一步坚定了新闻工作者的信心和决心,提振了大家的精气神。
印海蓉介绍说,过去五年,上海广播电视台始终没有放弃创新,在做好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先后推出了3D全景声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围绕上海自贸区的建设、科创中心建设等国家战略,打造优质、独家、深度、原创财经内容,通过“一财全球”等新媒体辐射全球;继续倾力打造精品专题片、纪录片,去年一年收获的奖项达230多个!
“媒体深度融合、整体转型,并不只是一部分人的事情,而是事关每一位媒体从业者,尤其是共产党员。”印海蓉表示,我们媒体人要牢记党中央的嘱托,不忘初心,发扬敢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不仅在人力资源,内容资源,技术资源等方面加强融合,更重要的在媒体生态文化上进行融合。研究新理念、新路径、新方法,创新表达传播手段,走出一条新型主流媒体之路。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
同时,印海蓉代表建议,健全新媒体评价体系,除了重要的数据指标外,还应有更加科学、更加全面、更加完善的评价标准,使党可以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在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加强培养既有专业新闻素养,又兼具互联网思维,能够承担起媒体转型重任的复合型人才。
图说:郑琦代表。新民晚报特派记者 陈正宝 刘歆 摄
图说:许立荣代表。新民晚报特派记者 陈正宝 刘歆 摄
图说:杨荣代表。新民晚报特派记者 陈正宝 刘歆 摄
用核心价值观教育时代新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青少年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青少年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开展理想信念的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尤为重要。对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充满信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形成了很好的思政教育氛围和文化。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书记虞丽娟代表说,按照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上海大力推进高校思政工作,最近有三个做法得到全国推广:一是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工作。上海中小学的学科德育工作已经坚持了十多年了,三四年前向全国推广,现在仍在继续。二是以普通高校为领头羊的学生网络互动社区。这是高校自己建的思想政治网络平台,也是学生喜欢的网站。这样的高校思政网络平台今年全国各省市将全覆盖,截至今年上半年,已覆盖21个省市5的00多家高校,上海对此提供技术力量支撑。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上海探索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也就是说,所有课程都有思政教育功能,所有老师都有思政教育任务。今年上半年教育部在上海召开了现场推进会。
“教育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也影响决定着未来社会的走向。” 扎根基础教育三十多年的杨荣代表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成长时期的所受的教育在未来的关键时刻、关键事件中会有反映。如果儿时不讲中国传统文化故事,长大后的世界眼光就没有文化自信;如果儿时没有讲百年奋斗故事,长大后就没有制度自信、复兴志向;如果儿时没有对长辈的尊重与家庭劳动的参与,成年后的‘孝’就会缺失……特别是现今不少年轻父母成长于一个社会共同价值向个人价值转换的时期,容易用精致利己主义去教育子女,此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
杨荣认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今天的小学生,在第一个百年中成长,更将是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奋斗者。教育,已经到了需要真正用行动推动“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时刻了。“要把培养实现伟大复兴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作为育人根本目标,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办教育。我们将通过各类学习、培训,鼓励老师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更要通过丰富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的理想!”杨荣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