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讲解员 享受和银行博物馆一起成长的过程

2017-09-22 13:39:09|来源:人民网|编辑:陆琲嘉 |责编:刘征宇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LOCAL201709211352000492292097446

  由中国工商银行创办的上海市银行博物馆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一张独特文化名片,她向前来参观的市民展现了上海乃至全国近代银行业发展的沧桑往事。至今,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已经接待社会各界来宾40余万人次。作为资深讲解员,王颖从建馆伊始,便在银行博物馆担任讲解工作,至今已经整整16个年头。

  王颖的工作岗位,曾在工商银行范围内独一无二;她服务的对象,从国家领导到每一位普通市民;她做的事情,不赚钱却意义非凡,她曾有个外号,叫“中国唯一的银行博物馆里唯一的讲解员”。

  不做“花瓶”做“充电桩”

  80后的王颖,从初出茅庐的实习讲解员到如今的资深讲解员,期间付出了许多辛苦努力。

  “记得刚担任讲解员工作的时候,对馆内上百件藏品的历史资料都了解不多,只能靠死记硬背,特别痛苦。”但是王颖对自己的要求是,一名优秀的讲解员绝不能止步于“花瓶”的境界。慢慢地,她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讲解经”——“讲解员就像一位老师,对自己要讲解的内容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除了对内容十分熟悉,并且要灵活运用,能够轻松应对观众的提问、交谈,而不是停留在照本宣科地熟背讲解稿。”于是,王颖一有空闲时间就不断学习和积累历代钱币典故、近代银行业发展历史、收藏鉴定知识乃至钱币市场行情,如今,银行博物馆里的每一件藏品她都能如数家珍,还能娓娓道来他们背后的故事。银行博物馆接待的来宾范围非常广,有政商人士、专家学者、社会贤达,也有普通的老百姓,她都能做到因人施讲,不厌其烦,因而受到广泛的好评。

  连站四五小时是平常事

  不拈轻怕重是王颖的一贯作风,讲解工作没有规律,有时候来访的客人多了,一天需要连续讲解好几场,“遇到接待高峰,连着站四五个小时是非常平常的事情。”虽然嗓子不舒服,鞋穿久了磨脚,但是王颖咬咬牙,吃颗“金嗓子”继续笑对观众。

  “每天通过自己的讲解把金融历史告诉更多的人,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而且作为讲解员,我开始对金融历史知识很有兴趣,工作的每天都在学习,让我觉得十分充实。”细细数来,王颖至今已经接待超过了4000批次的参观者,场馆里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她的印记。

  工作上的“多面手”

  银行博物馆虽不大,但五脏俱全,单一的工作能力,不足以应对工作的对面性。虽然身披“金牌”讲解员的“标签”,但王颖也在银行博物馆承担了更多的工作职能。近年来,王颖通过和同事们的共同探索努力,完成了银行博物馆藏品管理系统数字化,积极参与银行博物馆巡展以及新馆建设的相关工作。与此同时,王颖还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出了会计上岗证和个人金融理财AFP证书、心理咨询师证书,工作上哪里需要,哪里就能用得上。今年,在由上海市科普委、科协、科普教育基地举办的第一届科普讲解员大赛上,王颖一路过关斩将,与市级博物馆的讲解员一同竞赛,最终获得三等奖。之后,王颖再接再厉,连续获得上海市科普优秀讲解员、上海市优秀科普工作者等称号,真正参与到金融科普教育工作中,为银行博物馆发挥出更大社会责任做出自己的贡献。

  去年,银行博物馆新馆筹备和试运行期间,王颖有孕在身,工作环境虽然艰苦,但她始终全身心投入在工作当中,圆满完成陈列布展、开幕仪式等工作。如今的王颖已经是一位妈妈了,对待银行博物馆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对每一处都了解入微,件件藏品熟记于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