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2017年半年报披露工作收官,截至2017年8月31日,沪市1334家上市公司如期披露半年报。从各项数据看,2017年上半年,宏观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得到巩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开始显现,实体经济韧性进一步增强,新兴产业表现亮眼。在整体业绩改善的同时,沪市公司在国企改革、投身“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又有新进展,在社会责任履行、环境保护上迈出新步伐,在培育新经济、形成新动能上取得新突破,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理念的积极践行者。
整体来看,沪市公司2017年半年报呈现出五大特征:
一是整体经营业绩稳步改善,实体经济稳中向好态势进一步确立。上半年,沪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3.60万亿元,同比增长17.9%;实现净利润1.34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均创下过去5年来同期增速的最高水平,盈利能力明显增强。其中,实体行业业绩表现尤为突出。非金融类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47万亿元,同比上升22.5%;实现净利润0.49万亿元,同比上升37.0%。
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现,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上半年,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分类化解,大宗商品价格明显回升,周期性行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显著增长。其中,钢铁和煤炭行业的业绩表现最为突出。钢铁行业实现营业收入4127.06亿元,同比增长50.0%;实现净利润136.41亿元,同比增长274.2%。煤炭行业实现营业收入3640.94亿元,同比增长83.5%;实现净利润442.27亿元,同比增长293.5%。同时,战略新兴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汽车、电子、医药制造、电气机械和铁路设备行业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35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实现净利润807.33亿元,同比增长8.7%,发展力量不断积聚。
三是国企改革提速换挡,混改整合深入推进。混改和整合成为2017年国企改革的两大突破口,形成了一批市场高度关注、具有示范效应的典型案例。例如,中国联通推出混改方案,引入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等多家战略投资者,同时开展核心员工持股,通过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促进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为央企混改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国电集团与神华集团合并重组设立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并后的集团资产超过1.8万亿元,具有十分显著的煤电联动协同效应,形成了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同时,国有上市公司群体发挥投身“一带一路”建设排头兵和探路者作用,与沿线国家互惠共赢的深度融合格局正在形成。例如,中国石油积极开展海外油气业务、推动国际合作,在中亚、中东等地区取得新进展。中海油服也在期内加强沿线市场开拓、推进海外产值贡献区建设,在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取得了一定的市场突破。
四是帮困扶贫力度加大,环境保护受到重视。扶贫方面,355家沪市公司制定了精准扶贫规划,从产业扶贫、慈善公益等多个维度参与扶贫工作,力度明显加大。例如,中国神华拿出专项资金参与贫困地区学校援建、救助贫困家庭的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儿童;贵州茅台长期参与教育扶贫、基础设施扶贫,合计投入资金2249万元。环境保护方面,26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环境保护信息,更加主动发挥上市公司在推动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中的作用。例如,复星医药主动披露了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的整体建设与实施概况;恒瑞医药详细披露了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多项具体指标。此外,沪市公司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社会贡献稳定增长。中期合计派现423亿元,合计支付各项税费1.40万亿元,支付职工薪酬1.16万亿元。
五是新上市公司营收平稳,整体业绩保持增长。2017年沪市新增上市公司合计153家,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713.85亿元,同比增长12.2%;实现净利润151.51亿元,同比增长17.8%。个体层面,新上市公司半年报均实现盈利,净利润同比增长30%以上的公司占比超过30%。
上交所指出,沪市半年报同时反映出,在落后产能加速出清的市场环境下,部分上市公司仍然存在阶段性经营困难,120余家公司出现亏损。这些公司普遍存在主营业务不清、历史包袱较重、转型方向不明等问题,未来经营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投资者需高度关注相关风险。
深市公司业绩增速创三年来最高水平
截至昨日,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正式收官,深市上市公司也如期交出了靓丽的成绩单——增速创3年来最高水平,折射出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的态势。与此同时,深市公司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显示深市多层次市场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平均净利润同比增长逾25%
整体来看,2017年上半年,深市公司实现平均营业总收入22.8亿元,同比增长26.39%,实现平均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3亿元,同比增长25.25%;剔除金融业后,平均营业总收入和平均净利润分别增长26.25%和28.57%,增速创3年来最高水平。
从行业情况看,18个行业中有13个行业业绩同比增长。占深市公司数量近七成的制造业公司平均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29.23%和40.2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传统制造业业绩明显回升;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子行业受益于消费升级和智能制造,业绩保持两位数增长。公共环保业、信息技术业、商务服务业和运输仓储业等代表新发展动能的行业营业总收入增幅均超过30%。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显成效
在“去产能”方面,采矿业2017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同比下降11.1%,制造业中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在业绩攀升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额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去库存”方面,截至2017年6月末,深市公司存货余额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4.13%,比上年同期下降0.61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公司存货余额占总资产的比例由2016年6月末的58.67%下降至2017年6月末的53.84%。
而在“补短板”方面,2017年上半年,深市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共计998.9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4%。如中兴通讯全方位布局“5G”技术,其2017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66.77亿元。截至目前,深市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459家,中小板和创业板中,80%的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
积极践行国家战略 服务实体经济
据统计,报告期内,深市764家(占比近四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32.09%和26.93%。各细分产业亦呈现诸多亮点,折射出我国经济转型的侧影和正在形成的突破口。深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公司已达到100家,报告期内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37.57%和210.29%。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公司已突破250家,当中不乏海康威视、京东方、网宿科技等行业领军企业,报告期内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1.75%和31.07%。
在并购重组方面,2016年重组新规发布后,产业整合型和转型升级型并购重组逐渐成为深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方案的主流。标的资产溢价率趋于理性,以深市主板为例,2016年上半年、2016年下半年和2017年上半年披露的重组方案中,标的资产平均溢价率分别为803%、580%和361%。并购重组对促进产业整合、助力企业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作用愈加凸显,上市公司业绩出现明显提升。据统计,2016年完成重组的公司,其2017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29.66%,净利润同比增长144.73%,显著高于深市平均水平。2017年上半年,深市公司共完成90单重大资产重组,涉及金额3219.71亿元,交易金额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长66.17%。
深市上市公司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深市有280余家公司通过设立子公司或制造基地、创建研发中心、开展境外并购、承接工程项目等多种形式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如沙隆达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作价184.71亿元收购农业化工巨头AMADA,促进我国农药产品的结构性调整,恒逸石化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38亿元投建文莱PMB石油化工项目。上述公司2017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8.18%和40.12%。
与此同时,深市上市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回报股东,回馈社会。在回报股东方面,共有56家公司推出年中现金分红方案,分红金额合计60.79亿元。在回馈社会方面,2017年上半年深市公司投入资金及物资折款总金额达到49.91亿元,帮助超过73000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精准扶贫、实效扶贫”贯穿扶贫工作的全过程。
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持续差异化发展
分板块来看,2017年上半年,深市主板公司实现平均营业总收入51.23亿元,同比增长24.95%;实现平均净利润3.32亿元,同比增长34.01%。其中,深市主板市场化蓝筹群体表现亮眼,与此同时,主板国有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再融资、市场化债转股、股权激励等方式践行国企改革,2017年上半年平均净利润同比增长55.81%。
而作为培育行业龙头和领军企业的摇篮,中小板公司2017年上半年实现平均营业总收入19.35亿元,同比增长26.68%;实现平均净利润1.44亿元,同比增长23.2%,21家公司营业总收入超过100亿元,16家公司净利润超过10亿元,越来越多的中小板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平台做优做强,逐步成长为优质蓝筹企业。
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创业板公司总体业绩继续增长。2017年上半年,创业板公司平均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33.27%;净利润同比增长6.02%。剔除温氏股份及乐视网的影响,创业板公司平均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39.86%,净利润同比增长25.29%。创业板前十大市值股中,除乐视网之外,其余9家均实现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