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的成功密码

2017-07-17 08:50:01|来源:解放日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组团式教育援藏一年,小学中考高考成绩历史性突破——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的成功密码

  教师公寓楼前,行李已经打包,在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工作一年的上海首批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明天即将返沪。依依惜别之际,工作队队长、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校长傅欣的眼睛有些湿润,“这支‘兄弟连’不容易,整个团队克服高原反应,白手起家,激发了本地教师的内生发展动力,而且留下了一本《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教科研白皮书》和20多本校本教材,为下一批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刚刚过去的这个学期,沪藏教师携手合作,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三大考试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高考的文理科上线率都达到100%,重点本科率和普通本科率在自治区名列前茅;中考部分学科平均分逼近90分,市前三名全在该校;小学学业水平名次从原先全市35名跨越式提升到第五名。秀巴山下,年楚河畔,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马路边一幢幢新住宅拔地而起,住在附近的藏族同胞为孩子能在这里上学幸福感与日俱增。

  那么,上海首批组团式教育援藏,取得这一系列成绩的“成功密码”是什么?

  分工合作整体作战,激发教师动力

  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现有藏汉教师261人,上海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的到来增加了40名清一色的男教师“生力军”。一年里,两地教师分工合作,如同一个整体在作战。除了初三化学缺少师资由援藏教师教学,所有毕业班教学都由当地教师承担。傅欣告诉记者,“当地教师集中精力打冲锋,援藏教师做好基础教学当后防,发挥团队的力量,把最优化的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关键是激发了当地教师的动力。”

  然而当初对于援藏教师的到来,当地教师的第一反应有些担心,“一下子来了这么多援藏教师,是不是我们绩效奖励又要少了?”去年6月到岗后,傅欣及时了解情况,在他的牵头下,学校召开教师代表大会宣布并通过奖励机制,规矩立在前面,明确三大考试的奖励以及有考务费的监考等都是针对当地教师,援藏教师不拿一分奖励。不与当地教师争利,援藏教师毫无怨言。除了克服高原反应,大家曾迈过一道艰难的心理关。到日喀则一个多月后,心中的牵挂和思乡之情越来越重,微信群里满屏化不开的乡愁。傅欣带着援藏教师去福利院和孩子们共度中秋,让大家既想到自己的孩子,也想到这里还有更需要他们的孩子;他告诉援藏教师,学校有不少当地汉族教师的孩子在内地,一年也只能见一次。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帮助援藏教师调整情绪,把思乡之情化为工作热情,40个人如一条麻绳拧在一起。

  定时定点教研活动,破解教学难题

  激励为引领,教研是基础。之所以一年时间三大考试成绩飞跃式提高,还得益于援藏教师把上海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与当地教育实践相结合,形成一套规范化可持续性的教科研体系。

  万事开头难。西藏地区教研活动、课堂教学、作业布置和批阅、教学评价等长期存在不规范及效率低下的现象,当地几乎没有区域教研和校本教研。

  难题怎么破?日喀则市教育局分配给学校12位新教师,迎来转机。学校教研联络员、来自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的方文晶,把新教师培训和学校教师教研看似并不相关的两件事变成了一件事,成为撬动整个学校教科研发展的关键。新教师经过一轮规范化的培训后,很快便在讲台上崭露头角,工整规范的教案、精良的教学课件,以及他们的学习汇报课触动了很多当地教师。定时、定地点、定主题,从去年10月开始,学校的教研活动逐渐成为常态,当地教师也愿意敞开心扉与援藏教师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援藏教师、来自浦东新区工读学校的数学老师薛丰华告诉记者,每次教科研活动不搞“花拳绣腿”,都是围绕阶段性课堂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藏族数学教师普布顿珠如今已熟练地掌握了电子备课技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一汉语教师、来自上海市曹杨中学的汪思翔结合他在当地的教学实践,编写完成总计逾84万字的《高中汉语文言诗文教学参考资料》等4本教师用书以及1本学生用书。学生用书包含8个专题900道题,紧扣汉语文高考内容和题型,并附上详细的答案解析,方便藏族教师讲解和学生自我检测。援藏教师、杨浦区英语教研员卢璐编写的《中考英语词汇手册》等填补了西藏地区中考英语词汇汇编的空白。

  社团课程引入学校,提升素质教育

  组团式教育援藏不光是看成绩,还要让学生素质全面提升。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在考试成绩上已处于一流水平,但素质教育仍需突破。为此,工作队引进上海的学生社团课程理念,将学生社团作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板块,使校园充满活力。

  初二美术老师、来自上海杨浦区业余大学的张斌初到学校看到“唐卡文化园”,产生浓厚的兴趣,了解后才发现课外教室虽然建好了,但时常“铁将军把门”。有一次,张斌问起班上的藏族学生:“什么是唐卡?”孩子对唐卡的认识,竟还不如自己这个汉族人。“我希望有一天他们能把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自豪地向外界介绍。”唐卡社团课时,学生们一笔笔临摹,了解唐卡的流派,接受艺术熏陶。张斌与藏族美术教师吴坚一起参与编写汉语版《唐卡艺术大全》,填补了全西藏唐卡校本课程的空白。

  在援藏教师、上海田林三中体育教师赵冀辉的带领下,西藏高原上第一支学生女足队成立了。队长多珍说,从前看到男生踢球心痒痒,现在我们不但有自己的女足队,还有教练教基本功。今年暑假,高原女足队将到上海训练交流。为了更好地带动整个学校的足球氛围,同时留下足球专业指导方式,赵冀辉决定继续援藏一年。

  在援藏教师和当地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目前已经成立“未来之星”学生干部营、“雪语”诗社、国学研习社、英语歌曲社、纸艺社和一批科学兴趣小组等20多个。

  “白玉兰”与“格桑花”在雪域高原共辉映。在每学期2800多个课时和更多数不清的时光里,援藏教师们投身于教学、教研的规范化和多元化建设,打开了学校教学的新局面,更可贵的是,全面激发了全校师生的活力。学校为此获得了2016年日喀则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傅欣获得日喀则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傅欣说:“比起升学率等眼前的考试成绩,我更看重这块奖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