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把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用到实处

2017-07-06 08:54:09|来源:东方网|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杨浦发动居民参与讨论 把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用到实处

【区县新闻】杨浦把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用到实处

鞍山路310弄小区“睦邻小亭”

  据杨浦区消息:6月29日,四平路街道纪念“七一”建党九十六周年暨居民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文艺团队培育成果展示活动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行,来自社区23个居民区的文艺团队集中展示了演唱、舞蹈、乐器演奏等才艺。

  这些团队都是居民自发成立,自行组织排练、开展日常管理的。然而就是这些始于自娱自乐、小打小闹的文艺团队,不少身着统一的演出服,有着专业的指导老师和指挥,其中还不乏有着专业水准的队伍。鞍山三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陆建平告诉记者,除了当天上台演出的合唱队,该小区还有舞蹈、编织、收藏、厨艺、桥牌、时政学习等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团队。“我们每年还会在小区广场开展睦邻文化节,持续3个月开展各类文艺演出、先进表彰、文明宣传等活动,不久前刚闭幕的第三届睦邻文化节就吸引了近500人的参与。”

  社区文化团队的蓬勃发展,得益于街道设立的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一号课题“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不断深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升居民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社区治理能力,激发基层群众自治活力,四平路街道党工委自2015年起设立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项目通过居民区党总支筛选申报,街道把关监督的方式,发动居民参与立项活动,把经费用在居民最需要的地方。截至2017年上半年,街道共受理居民区党总支申报立项250余个,使用经费200余万元。

  从已完成的项目内容来看,服务群众项目主要涉及群众活动、便民举措、贫困帮扶、公益行动等几大类型,其中群众活动类项目占50%以上。鞍一(3)居民区党总支“留下幸福的微笑”,为居民区独居老人和孤老拍照,留下最美的记忆。鞍山三村“睦邻文化节”系列活动,由于内容贴近群众,吸引了居民的广泛参与。各居民区党组织还结合“两学一做”、“七一”、“十一”等重大节庆,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

  小区亭子经两位建筑师之手

  随着“互联网+”逐步融入党建工作的方方面面,党组织服务群众项目也不再局限于“活动+帮扶”,正呈现出越来越多元的内容。

  鞍山路310弄小区是今年的区级薄弱区域重点整治区块,居民区党总支在推进服务群众项目中,紧密结合小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小区内新落成一个多月的“睦邻小亭”,如今是居民们社交、议事、休憩的热门场所。每到早晨和傍晚时分,亭中的一圈座位上总是坐满了话家常的居民。孩子们则在一旁的塑胶步道上奔跑、玩耍。

  “睦邻小亭”就位于老年活动室对面的小花园里,十分通透和开阔。刘惠芬每周来活动室参加活动,都会从这里走过。刘惠芬在小区居住了近30年,她介绍说,以前这里是片绿化带,由于两面是居民楼,一面是菜场和商户的后门,绿化又很茂密,这个隐蔽的区域就成了外来人员大小便和排放污水的场所,绿化带内臭气熏天、蚊蝇滋生。

  每次去活动室参加合唱排练,刘惠芬都要绕着走。“现在情况大不同了,每次经过这个小花园,就觉得特别的赏心悦目。”

  外人很难想象,这座隐藏在小区深处的亭子及其花园,居然出自两位建筑师的手笔。而把两位素不相识的专业人士联系起来的,正是小区的党员微信群。

  鞍山路310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杨飚介绍,支部现有党员181人,每月一次的组织生活会,党员们由于健康状况、工作等原因,一般能够出席的大约在80人左右,而且多以退休在家的老年人为主。“这让党组织的学习内容、工作精神很难覆盖传达到每位党员,党员之间互不相识,交流的机会也很少。”

  今年3月,为了让党建在社区党员中“活”起来,鞍山路310弄党总支开始探索“互联网+党建”的新模式,先从建立居民区党员微信群开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指尖上”的小小的举措,激发了基层党建的新活力。

  “这些年我身体不太好,很难参加社区的活动,心里空落落的,这回好了,不管什么时候,都能随时随地参与组织生活,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小区党员张先生在居委会年轻干部的指导下,开通了微信,还加入了“310弄党总支”微信群,“以前谁是党员我都不认识,如今大家都在一个微信群里,我觉得亲近多了。”

  自党员微信群建立以来,已有100名有智能手机的党员加入。党总支则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对党员开展“两学一做”等经常性、系统性教育。交流互动一多,党员们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也随之提高了。

  因为要提交设计方案和经费预算,“睦邻小亭”在项目申报时卡壳了。“我们几个居委会干部都对设计一窍不通,就在党员微信群里征求大家意见。”杨飚说。“小花园最好能开阔通透一点,这样可以避免垃圾偷倒。”“希望亭子中不要有桌子,避免打牌的人长时间占用,让更多的人使用这个空间。”“预留的空地不要太开阔,要防止跳广场舞的人影响居民休息。”没想到,大家立刻热烈地讨论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地积极出谋划策。从事建筑设计的在职党员宋晓萍夫妇热心地表示愿意为“口袋花园”的改建工作做设计方案。杨飚当即与宋晓萍通话沟通了施工细节。宋晓萍和家人到现场查看后,连夜设计了亭子及其小花园的施工图,放到微信平台上供大家进一步讨论。

  项目进入施工阶段时,宋晓萍夫妇刚好出差,同样是建筑设计师的居民邹红飞得知后主动找到杨飚,接下了项目的接力棒。邹红飞根据获批的经费情况,在原有方案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不仅做了各个角度的效果图,还全程参与施工的沟通和监督工作。

  如今,看着这个自己也曾出过一份力的“口袋花园”,走过路过的居民都感到分外自豪。

  今年以来,小区共拆除违法建筑222平方米,也为小区美化腾出了更多的空间。目前,鞍山路310弄党总支正广泛征集居民意见,将对小区入口处超市、菜场的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在规范停车,整顿‘脏乱差’的基础上,我们还计划申请一个新的项目,希望能邀请两位建筑师联手,整合多方资源,对小区入口处的墙面进行美化设计,打造一面景观墙。”杨飚透露。

  一个0.7万的项目赢得点赞

  不同于鞍山路310弄大刀阔斧的改造,鞍山八村居民区今年申报的党组织服务群众项目仅花费0.7万余元,项目完成后,得到了居民的一片点赞。究竟是怎么做到的?记者带着疑问,来到小区一探究竟。

  原来,小区为每个门牌前安装了一个感应灯,共安装了46个,开支仅7590元,却用小钱解决了长期困扰居民的问题。

  鞍山八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造的小区,共有22幢楼,46个门牌。该小区路灯十分少,且都安装在楼房的两侧,距离楼道口有一段距离,有的路灯还被树枝遮挡。由于楼道口没有门前灯,还有几级高低不平的台阶,一直以来,居民夜归,开防盗门十分不便。

  居民吉留娣告诉记者,她以前有饭后散步的习惯,但年纪大了之后,晚上就不太敢出门了。“晚上门口太暗了,还有台阶,我们老人眼睛本来就不好,晚上出去容易摔倒,我们家垃圾也都是放到第二天早晨才下去倒的。”不仅老年人感到不便,晚归的年轻人也反映,晚上掏钥匙开防盗门,根本看不清锁孔在哪里。还有的居民为了进出方便,就拿砖头抵住大门,这也给小区安全带来隐患。居民王宝花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惊悚”经历。有天夜归,她正在门前摸钥匙,突然背后有人一下扑了上来,把她吓得一身冷汗。原来是另一个居民因为太黑没注意到前面有人,一头撞了上来。

  今年年初,鞍山八村居民区党总支启动服务群众项目征集,在小区内广泛宣传,发动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建言献策。居民们针对小区照明、绿化维护、环境卫生、文明养宠等问题提出了不少金点子。党总支对征集来的项目进行了分类梳理,初步筛选后召开党员骨干、群众代表会议,听取意见建议,并就项目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进行讨论、论证。经过多次走访咨询专业单位后,决定对“安装门前感应灯”项目进行正式立项。申报前,党总支对项目进行公示,在得到群众认同、无异议后向街道提出申请。经街道审批后,由党总支组织实施。项目竣工后,再组织党员群众对项目进行满意度测评。“虽然钱不多,却真正花在了我们最需要的地方,一举解决了长期困扰居民的夜间光线不足,进出不便,台阶高低不平容易踏空等问题”王宝花说,“现在居民进出都自觉锁门,就连楼道内的黑色小广告也少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