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列车20年:小车厢里“双城记”

2017-06-30 09:06:44|来源:人民网|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沪港列车20年:小车厢里“双城记” “东方双珠”一线牵

  “当时我是一名广播员,记得那天天气很好,上座率到了100%。通车前一天,我们就在车上准备开了,毕竟这是第一次,心里很紧张呀!”提到20年前的首趟沪港列车开行,吕琦这样描述当时的心情。如今,吕琦已是上海客运段沪港车队的副队长了。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5

沪港列车正式开行(上海客运段 供图)

  1997年5月19日8时零4分,首趟K99次沪港旅客列车投入试运营,从东海之滨的上海站始发,沿着沪昆、京广铁路,途经浙江、江西、湖南和广东四省,抵达香港九龙。这是20年来长三角地区开行的唯一一趟进港列车。同年7月1日,沪港列车正式投入运营。

  对于当时能够成为沪港列车的一名乘务人员,吕琦很是自豪。“身高,女生不能低于165cm,男生不低于175cm,要大专以上学历,还得会用英语、粤语、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因为这趟列车开行在香港回归前夕,意义非凡,政审、体检也就格外严格,“选拔条件绝对不低于空姐的标准。”

  20年一代人,列车越跑越快,通关越来越顺

  20年一代人,当初呱呱坠地的婴儿,现如今可能已是一名大学生了。同样,沪港列车的20年,也成长起了一代人。

  今年的1月18日,是沪港列车车长张驰38周岁的生日,这是他在沪港列车上度过的第20个生日。和他同年进入沪港列车班组的还有李喆,他们是沪港列车的第一批乘务员,如今李喆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车长。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6

列车长张弛(王初 摄)

  “1997年5月,沪港列车开行时,车上条件不算好。”回想起当初,张弛告诉记者:“那个时候车子从上海到九龙,单程时间大概要30小时。”

  1997年,沪港列车采用的是25K型车。随后,列车硬件设施不断得到改进。

  2007年4月18日,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沪港列车搭上了“顺风车”,等级也由“快速”改为“特快”,“K”字头摇身一变成了“T”字头。

  如今,这趟列车“荣升”为“直快”,变为“Z”字头,越跑越快,单程时间仅需19小时16分。车厢设有两人包间,配备卫生间,还有沙发、电视等先进设施。去年,车上安装开通了免费WiFi。

  “20年前的沪港列车,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直通车,旅客在上海上车后,还要在东莞常平车站,将行李扛下车办理通关手续。”谈起沪港列车的变化,张弛如数家珍,到2003年,上海站设立了专用候车室以及上下车、进出站的通道,旅客在上海出发时就可以办理通关手续,这趟车算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直通。

  “那时候,途中下车办理出入境手续,左手拉着孩子,右手拖着行李,步行排队近1小时,很是不便!”香港老乘客方先生带着尴尬的表情回忆:“现在省事多了!”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7

列车开行早期,列车员整装待发(上海客运段 供图)

  而当年18岁的张驰和李喆,也从小伙子、小姑娘成为沪港列车的中坚力量。他们从炊事员、售货员、乘务员的岗位上,一步步成长为车长。

  “爸爸穿着帅气的制服,戴着大盖帽,好神气!”2013年,张驰的爱人带着儿子和老人一起到香港游玩,回程时正好张驰当班。“儿子现在非常崇拜我!”张驰掩饰不住心中的自豪,“过去我在车上做售货员,为了让儿子为我感到骄傲,我竞聘车长,现在如愿以偿了。”

  20年的菜单,熟悉的味道,暖心的故事

  车子才刚刚驶离站台,记者发现,苗仕明师傅已经在狭窄的火车厨房间里忙活开了。其实他的工作比发车时间更早,在列车开行前,他就要根据上座率估算出大致的用餐人数,然后开始准备餐料、擦洗餐具。

  苗师傅是这趟列车的厨师长。1997年列车投入运营时,他从沪疆列车调到沪港车队,在这里一干就是20年。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8

苗师傅正在火车上忙碌着(人民网上海频道 图)

  切菜、翻炒、颠勺……苗师傅全神贯注,注意力一直集中在手中的菜上,丝毫没有注意到记者站在门口。记者悄悄拍下这一画面,听到相机快门的“咔嚓”声,苗师傅抬起头,不好意思地红了脸,动作反而不顺畅了。

  很快,苗师傅手中一道道菜出锅了,餐车工作人员一盒盒装好,然后推着餐车穿梭各个车厢,送到旅客面前。当然,除了送餐到座,更有一些旅客喜欢到餐车点餐,水晶虾仁、干烧鲈鱼、椒盐排条、葱花跑蛋……毕竟现场点餐,口感更佳。

  其实说起这份菜单,那也是有故事的,苗师傅一向爱钻研,在沪疆列车上工作时,他喜欢研究新疆风味的餐食。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调到沪港车队后,他又根据香港同胞的喜好,尝试出这几道特色菜,比如水晶虾仁和干烧鲈鱼,餐车点餐的旅客几乎桌桌必点。“这么多年了,这道菜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不少老乘客津津乐道。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9

苗师傅根据香港旅客的口味喜好研究的菜品(人民网上海频道 图)

  苗师傅的厨艺是经过了大厨的品鉴的。一次,一位旅客在餐车点了一份水晶虾仁,吃完还要再来一盘,他说:“我是新雅大酒店的厨师,你们车上的菜烧得很地道。”

  如今,火车往返香港,显然不是一种便捷的选择,但依然有不少老乘客“固执”地坚持,甚至还算准是哪个乘务组才坐车。

  有这么一位旅客引起了张驰的注意。“他每次来,都是在9号车厢的1号包厢,我好奇去问他为什么每次都选这个位子,他的回答让我泪湿眼眶。”张驰说。

  这位旅客老家在上海,7年前考上了香港中文大学,当时父亲送他去报到就是乘坐的这趟车的9号车厢1号包厢。如今,他已经大学毕业,并且留在香港工作,父亲却去世了,他甚至没有来得及与父亲见最后一面。此后,他每次乘坐沪港列车都要坐那个熟悉的位置,这是他怀念父亲的一种方式。

  旅客华云云全家几乎都是沪港列车的“熟面孔”,他们与张弛的关系最好。华云云第一次跟妈妈坐车回香港探亲时才15岁。2004年她再次坐车去香港时,在车上遇到了现在的丈夫。

  “当天餐车满座了,张弛热情地帮我们拼桌,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我的先生,餐后因为某一个话题我们俩聊到了一起,当时只是觉得聊得很投机。”这次愉快的聊天给华云云留下了美好印象。一年后,她再次乘车,还是张弛当班,巧的是,在餐车里,她再次遇到了那位男生,而且他们都一下子认出了对方,后来的故事发展就像电影情节一样,他们从相识相知到相恋到相爱……2016年,华云云再次乘坐沪港列车回上海,这一次,他们是带儿子去上海迪士尼游玩。

  20年“双城记” “东方明珠”和“东方之珠”沧海桑田

  1991公里铁道线,犹如一条纽带,把璀璨的“东方明珠”与神奇的“东方之珠”紧紧连接在一起。列车在浦江与香江的美丽山水间飞驰,从此两地不再山高水长。

  这些年来,沪港列车的乘务人员也换了一批又一批,可是他们接力服务旅客的热情依然似火。沪港车队党总支书记耿美莲带领她的团队,经常向新队员们讲述车队的奋斗历程,让大家牢记光荣传统,情系旅客所想所需,以旅客满意为追求,提供优质服务,逐渐形成了以“爱心”、“舒心”、“称心”为内涵的“三心”特色服务法。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0

乘务员正在帮助老年乘客上车(上海客运段 供图)

  刘奶奶年纪大了,但没有买到下铺,乘务员知晓后,想方设法为他们调换成下铺。

  王女士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上车之后乘务员给他讲解了安全注意事项,并在他的背后贴上一张“爱心宝宝贴”,这样不管他跑到哪节车厢,总能把他及时送回妈妈的身边。

  2008年南方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大范围冰冻雨雪灾害,部分省市电网瘫痪,京广大动脉一度中断,开往九龙方向的沪港列车也深受影响。16名列车员奔波在12节列车车厢里,为旅客送去食物和水,85个小时的晚点,300余名旅客没有怨言。香港阿姨张霞因为没有带够高血压的药,血压一度升到180,乘务员李莉将自己的药拿给了阿姨,下车之后香港阿姨在留言本上写下了“感谢救命之恩。”

  2012年夏天,列车车厢空调突发故障,2小时的抢修仍未见好,车厢瞬间变成蒸笼,温度高达40度,乘务人员将自己的铺位全部让给中暑的旅客休息。

  ……

  20年来,沪港列车安全运行7200余趟、达1380万公里,输送旅客逾172万人次,俨然已是沪港间的繁忙“走廊”。

  而南来北往的一个个旅客故事,也见证了两座城市20年来日新月异的变化。每天,沪港列车都会准时起航,相信往返两座城市之间的旅客还将会继续他们的故事,两座城市也将继续自己的蜕变之旅,变得更美更靓更有活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