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奥迪反悔了:放弃两点口头共识 经销商警告将严重制约销量
围绕奥迪在华成立第二家合资公司——上汽奥迪,奥迪公司与原经销商团队的利益博弈还在继续。
近日,奥迪方面否决了两条此前达成的口头共识:“在华年销达90万辆后重启上汽奥迪项目”,及上汽奥迪与一汽奥迪将并网销售。
为此,5月10日,奥迪经销商联会致函奥迪公司称,奥迪有关方面严重违反此前达成的一致共识,对此十分震惊和遗憾。而推翻此前达成的共识,将使得现有经销商网络已经过剩的情况下,工作效率低下,极大浪费资源,更可能严重制约奥迪在中国销量的增长。
对此,资深分析师钟师认为,双方冲突将进一步激化。与此同时,奥迪集团内部及经销商内部,或也将分化出不同立场,未来局势尚不明朗。
再起波澜,核心共识被否
5月10日,据澎湃新闻拿到的一份印有“CADA奥迪经销商联会”抬头的“一汽集团、一汽-大众、奥迪公司和奥迪经销商联会依据《三亚声明》达成的协议”的文件显示,依据3月28日及4月11日,三方曾达成如下共识:1.各方认可一汽奥迪经销商网络的联合销量增长计划,目标在2022年实现奥迪品牌年销量90万辆的目标,包含80万辆国产车型和10万辆进口车型,同时要包含新能源车型至少14款产品组合。在达成上述目标的基础上,第三方在华生产的奥迪车辆方开始销售。2.未来方向是一个销售公司,有其定义网络标准,现有的一汽奥迪经销商都将无条件获得销售第三方产品的授权。
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李颜伟认为,目前奥迪公司、一汽大众、奥迪经销商联会三方唯一书面共识,只有2016年11月30日的文件。
上述文件中提到“鉴于一汽大众奥迪经销商就奥迪公司与上汽集团合作未达成共识,奥迪公司同意暂停与上汽集团关于销售和渠道的谈判”,并提出愿意为经销商长期和稳定盈利与联会协商后,再与上汽集团进行关于经销商网络和销售渠道的谈判。李颜伟称,目前三方仍然受制于此。但是目前,奥迪与奥迪经销商联会就是否坚持“一个网络渠道”分歧严重。
等不及的奥迪
犹如紧箍咒一般的90万辆的销售目标,一度让上汽奥迪的最终落地打上了大大的问号。在分析人士看来,奥迪公司的反悔在意料之中。
行业分析师钟师对澎湃新闻称,如果年销90万辆作为共识最终落到纸上,若具有约束力,则上汽奥迪的合作希望渺茫。
钟师称,今年奥迪能够维持现有销量就属不易。依据其2016年59万辆的销售规模,如果按照5%的复合增速,需要9年时间才能达标;若以13%年复合增长率,也需近4年才达标。现阶段的奥迪,难以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合作时间拖得越长,则变数越多,毕竟上汽奥迪筹备组的耐心是有限的。企业发展需要瞅准窗口期,加上高管本身也有任期限制,上汽奥迪如果真要拖到四五年后再搞,黄花菜都凉了。
钟师补充说,奥迪从中国豪华车销售状元跌为探花,原因多样。在豪华车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伴随传统豪华品牌奔驰、宝马及二线豪华品牌诸如捷豹路虎等企业的上下夹击,奥迪公司的日子将越发难过。对于现在的奥迪来说,确实是待价而沽的良机。
奥迪经销商联会:推翻共识带来的问题,或将严重制约奥迪在华销量
未来奥迪、上汽、一汽将共同成立销售公司,统一经营国内的奥迪品牌销售网络。这一点,同样是原奥迪经销商口中的底线。
一名奥迪经销商告诉澎湃新闻,未来双方并网销售,而非再诞生一群“上汽大众奥迪经销商”,尤为重要。一方面现在部分地区经销商已经相对饱和,僧多粥少;另一方面,现在主要依靠保养、维修维持经营的售后市场,也将受到巨大冲击。
在5月10日,奥迪经销商联会发给一汽集团、奥迪公司、一汽大众的函件,明确指出,推翻共识、不成立“一个经销公司”和无条件使用现有网络将带来的问题:厂家多头授权、多头管理、经销商面临不同、冲突的商务政策、授权合同标准,不必要的重复投资,引起年化收益保障及网络发展决策归属权等纠纷。
函件称,上述问题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也是对现有资源的极大浪费,更重要的是严重制约奥迪在中国销量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年11月30日,奥迪经销商联会曾以库存压力巨大、亏损销售为常态,为完成厂商“业绩考核”被迫不合理批售车辆,从而造成店内库存比失衡为由,建议各经销商自行改变目前库存不合理的情况,按需提车。彼时,江浙皖地区部分经销商曾对澎湃新闻称,暂停提车、即将加价。
在今年稍早的三方谈判上,证券日报援引在场经销商的说法称,“由于利益受损的奥迪经销商选择主动涨价、消极应对,终端销量上,一汽奥迪已经连续两月销量下滑,一季度几乎就要完蛋了。”
奥迪在华销量已经受到影响
数据显示,在今年第一季度奔驰销量达到了14.5万辆,宝马销量为14.3万辆,奥迪销量为10.9万辆。奔驰、宝马一季度同比增速达37.3%和12.4%,而奥迪销量受多种因素干扰下滑了22%。
即便如此,另有不具名分析师称,虽然事态变得更加复杂,但厂商启动上汽奥迪的步伐并不是经销商所能左右的,现在就看彼此手中的筹码了。
钟师认为,一旦国内经销商携起手来,消极提车、销售,奥迪将难以夺回丢失的市场空间。作为奥迪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中国市场的稳定增长将给奥迪公司巨大的压力,奥迪公司内部也将进一步分化。
钟师补充说,现有的奥迪经销商也面临着如何建立“攻守同盟”的难题。一旦冲突加剧,经销商采取消极提车、销售的“七伤拳”,较早进入市场的经销商尚可依靠口碑和售后弥补亏损,新经销商的压力将陡然上升。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不被分化,也将是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