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虹口两河长立“军令状”:3月、9月底前完成两岸违建拆除 期盼建成宜居宜游水边社区
图片说明:俞泾浦河疏浚已完成84%,计划4月底前全部完成袁婧摄
东方网3月24日消息:上午7时,虹口区俞泾浦河上负责清淤的挖泥船和驳运船开始忙碌起来。挖掘船将挖出的黑臭淤泥转移到接驳船上,一个上午,满载30吨的接驳船就能开出十多艘次。
正在巡查的凉城街道办事处主任、河长李方明在河的中游密切关注着清淤进展,“上游清除干净了,对中段水质也有影响。”李方明负责的区域是江湾市河和俞泾浦河(凉城段),目前正推进河岸边10米内违法建筑的拆除。结合“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李方明立下“军令状”:3月底前完成江湾市河沿岸违建拆除,9月底前完成俞泾浦河沿岸违建拆除。
违建拆除后,河岸边腾出的空间也有了新的规划:水清岸绿,宜居宜游,“期盼打造充满灵气的水边社区”。
综合施策共治黑臭河道
这两条小河的历史,比凉城社区更久远。李方明巡河时曾在江湾古镇路过一座石桥,据考证始建于清代。
“四乡的农副产品均通过这一河道运至江湾镇,15米宽的河道通航能力不一般,涨潮时可通行10吨水泥船和木船。”李方明也曾考证过《虹口区志》,“江湾农历三月二十八日的庙会,方圆几十里的人都会纷至沓来。五月端午赛龙舟更是岸上水上热闹非凡。”
但就在2015年,曾经热闹不已的江湾市河走马塘虹口段因公众评价黑臭及参考指标不合格,被列入住建部考核的56条段建成区黑臭水体。
虹口区建管委开展前期调研,基本摸清了造成河道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河道底泥污染较严重;河道水生态系统丧失,缺乏自身净化能力;水动力差,水资源调度方案有待完善,等等。
找到根源,河道治理的工作思路应运而生,结合“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实现河道沿岸零违建;开展市政管网雨污混接点排摸工作,对发现的混接点同步启动改造工程,减少污水通过市政泵站进入河道水体;加强虹口港引清调水,除自然潮差引水外,发挥新建虹口港泵闸作用,加大动力引水力度;开展虹口港水系河道疏浚及生态治理。
不放过每一处违法建筑
增加一个“河长”头衔很容易,但实际做起事来却并不简单。虹口区将沿河沿岸违建拆除范围从原来的6米扩展到10米,这让李方明倍感压力。
奎照路515号是新市河边的一处违法搭建,原有的汽车租赁门面看不出和河岸有什么关系。一次地毯式排查中李方明才发现不同寻常——“藏在门面之后的还有租赁人员搭建的住房,总共100多平方米面积,涉及十多个人。洗车用水、生活排污甚至剩饭剩菜全都直接往河里倒。”李方明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骆峰多次与房东谈判,加上各职能部门综合施策,终于定下搬离方案。
沿河的排查还在继续,即使2平方米的违建,也是同一个谈判过程。比起整片拆除,碎片化的拆违难度更大。历史遗留、厂房、居民售后公房……由于产权关系复杂,李方明特别为沿岸10米内的每一栋建筑都做了一套台账,其中房屋面积、房屋属性、是否违建、经营范围、产权人信息一一列齐。
“有了台账,网格化管理力量就可以对症下药。”经过排摸,3.55公里岸线范围内的违建共有3600平方米,分布在五六十处,需要大量的协调工作,“但即使如此,也要一间间谈下来,对于河岸边的违法建筑我们绝不姑息。”
为了拆除沿河违法建筑,李方明没少和区职能部门打交道:配合建管部门进行河道疏浚,整合网格化力量开展全面排摸,与工商、环保等部门共同协商拆违工作。截至3月23日,江湾市河沿岸13处违法建筑已全部提前拆除,拆除总面积约762平米;俞泾浦的销账率也达到50%。
水清岸绿还需百姓参与
水清岸绿是李方明治水的最终目标。目前江湾市河河道疏浚已完成,俞泾浦河疏浚完成了84%,计划4月底前全部完成。从水质监测数据看,江湾市河已连续五个月水质达标,河道中溶解氧、氨氮、透明度、氧化还原电位等数据都符合标准,河道摘掉了黑臭的帽子。虹口区建管委还将进行河道全线的生态浮床定制及曝气复氧装置的铺设工作,促进水生态自净能力的修复。
如何避免治理之后的“回潮”,成了李方明巡河路上思考的新问题。为此,他还专门去垃圾清理站查看河面垃圾的组成。“衣物、玻璃瓶等生活垃圾的踪迹还是不少,水清岸绿最终需要沿岸百姓共同维护。”
“现在已经和接壤的虹口区江湾镇、静安区大宁街道建立起联防联控机制,依托网格化巡查队伍,通过微信、社区报等形式向周边企业、居民广而告之。过去一年,志愿者共发现涉及河道环境问题60多起,主要是河道岸边垃圾、河道漂浮物以及河道栏杆乱晾晒等。”李方明说,“希望居民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告诉我们,以便我们第一时间治理,最终可以实现水清岸绿、宜居宜游的美好愿望。”
李方明也在酝酿拆违之后的规划设想,通过宣传逐步改变居民生活方式,与区级规划衔接,通过上下游协调置换沿河建筑,建立更多亲水平台以及绿化设施,让百姓更加亲近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