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老师给当地孩子讲故事。
3月5日,30多位青浦清河湾教育实验园区新招录的见习教师,奔赴江西上饶广丰区进行为期3周的支教锻炼。新教师们将深入当地6所初中和小学,从师德修养、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跟岗实践和体验历练。如何好中选优,又在优中选择更为合适的优秀教育人才?青浦清河湾教育实验园区在新教师“招培聘”的过程中,创新性地开启了师资培训储备的“青浦模式”。
支教更要做好专业准备
罗桂枝是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专业2017年硕士毕业生,曾在学校开过个人独唱音乐会,在全国声乐比赛中多次获奖。90后的小罗生长在安徽芜湖的小乡村,10多年前父母来沪打工。“如果不是好心人赞助本科、硕士学费,我很可能在老家初中毕业后就辍学了。”小罗说,之所以选择教师职业,是发自内心地想回报社会,感恩他人。因为有着相似经历,支教中小罗更能体会贫困乡村孩子的心情。“有些孩子看似调皮捣蛋,但当你与之相处一段时间后就能理解,他们因为父母外出打工,有意想引起他人注意,希望获得关心。”
“支教不止要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更需要专业准备。”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应届毕业生顾心怡透露,大学期间,她曾赴新西兰参与当地小学数学教育的交流项目。支教前,她对上饶广丰区的教材进行了研究,对教学做了充分的准备。
一套《红楼梦》书籍,还有运动鞋、围巾……30多位见习教师的支教行囊中还带上了帮助当地孩子完成的100个小心愿。不同于以往传统献爱心活动,通过谈心理解、开设社团,支教老师不仅与学生拉近距离,回上海后还将长期结对,通过书信完成乡村孩子的梦想。
“优秀的年轻教师不只是教书匠,还应具备优秀的品格、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在清河湾教育实验园区理事长陆文一看来,上岗前先支教,是青浦新教师“招培聘”改革和教师培养的一大创举。
开启“青浦模式”好中选优
清河湾教育实验园区由青浦区教育局、上海市教育学会、青浦工业园区、葛洲坝上海公司四方合建,是为数不多的大企业、大社区、大社会多元参与、合力办学的创新项目之一。办学模式创新是吸引优秀人才的关键因素之一。
去年11月,园区委托上海市教育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负责新教师招聘与培训,吸引了不少应聘者。经历4个月,园区教师招募项目不仅创新了新教师招录、岗前培训的工作链,还探索新教师入职新来源和新途径,初建了新教师入职定向化和定制化模式。根据来源创新要求,招录中重点开发了“未来教师储备和培养计划”源头,物色优秀合适的“种子学员”,力求在知名高校中觅得好苗。参与“种子计划”项目的交大物理学硕士生蔡增艳之前在闵行中学跟岗实习,在与高中老师学习交流中,她收获很大。小蔡说,动手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强的个人优势能激发带动孩子们的创新精神。交大生物系硕士生李卫松感到,学校提供了最好的区教研学科带头人带教,令他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解题,更要做一名“育人”的老师。
招聘环节不但设计周密,还融入了“培训学习”的理念。笔试中,注重考察新教师职业基础知识与综合素质;2轮面试中,考查新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基本能力、综合能力和发展潜能评估;在先期清河湾学校体验活动中,重在培养并观察新教师基本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最终甄选了48名拟录用教师正式签约。这些老师来自复旦、上海交大、华东师大、上海师大等院校。
招聘、培训、录用一体化,为新教师金秋正式上岗打下基础,也为青浦今后教师培训和储备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在青浦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孙卫看来,新教师上岗前先支教,有助于师德的养成,高起点、多角度的招募遴选优秀人才,将吸引更多优秀教师人才从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