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闵行:平安建设大数据 创新治理小细节

2020-01-08 08:51:13|来源:新华网|编辑:李佳艺 |责编:石丽敏

  “全天第一波警情高峰出现在早上8点;上午10点,纠纷类警情进入高位区;下午3点,诈骗类警情达到峰值;晚上10点,侵害人身类警情增加最显著……”1月5日下午,上海市闵行区发布年度“平安指数”,精细化的数据体现出城市管理的“绣花精神”。

  平安建设的大数据,催生了创新社会治理的各种小细节。2019年,闵行全区110警情总量为48.7万起,同比下降13.3%,与2016年相比,总量更是减少了近25万起。基层治理的创新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疏解交通堵点,物流司机戴上智能手环

  闵行区浦江镇有一家快递企业的华东区中转站,周边既有大型居住区,还有商业区、办公园区。这个中转站日均转运货车达到1000余辆,而周边交通状况却相对较好。

  以前不是这样。2017年的“双十一”,该区域的货车增加一倍,派出所到园区原本5分钟的车程,接警民警花了两个小时才到达,当月交通类110警情达到了78起。而到了2019年,方圆2公里内已经没有一例关于物流车辆违停、大型车辆积压而引发的110警情。

  “实际上,这家物流公司曾计算过如何优化工作流程,最快最经济地将货物送达,但对公共道路占有的评估并不专业。”杜行派出所所长徐忠说,“我们通过图像监控预估周边道路通行数据,和公司一起做好这道应用题。就好比一个蓄水池,我们要控制好进水量、出水量和存储量之间的关系。”

  在派出所的指导下,这家物流公司给所有货车安装了GPS,实现对进出货车的实时感知。随后以周边道路的通行情况、不同货物的装卸流程、中转站内的实时停车数等作为变量,计算进出场的最佳顺序和时间。司机则可以通过佩戴的手环收到行驶提示,以此确保货车在任何时段都能处于流动状态。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这套基于数据测算的管理方法取得显著成效,周边道路通行平稳有序。同时,这家速运公司的货车流转速度提高了66%,每辆货车滞留园区的等待时间从10分钟减少至4分钟。根据企业内部统计,从这里发出的快递到达时间平均快了45分钟。

  商户“灵不灵”,扫扫“二维码门弄牌”

  纠纷类警情已经占到闵行区总警情的一半左右。闵行区将所有的纠纷类警情作了分析,发现占据前列的是消费纠纷、物业纠纷、邻里纠纷等。再通过报警内容的词频分析发现,大多涉及“吃得不干净”“乱开价”“噪音大”等。

  为了减少纠纷警情的发生,七宝派出所在“大众点评”中得到了启发。他们试图通过公开更多的商家信息,消除信息不对称,从源头上减少纠纷发生。同时,也能借此“倒逼”商家做好服务。七宝派出所将商户众多的七宝老街作为试点,在“二维码门弄牌”上加载了“立码办”系统。群众扫码可以看到各个政府部门对商铺的评价,包括公安、安监、卫计、市场、劳动等部门的执法信息的数据评价。此外,“立码办”系统还有许多人性化功能,比如商家可以用来介绍产品特色,游客遇到迷路、寻人等状况无需报警,输入救助内容,就迅速有人来解决。

  2019年,七宝老街的纠纷警情下降了24.9%,15家“问题”商铺易主经营,销售额同比2018年增加了5.5%。

  七宝派出所所长金晓东表示,“二维码门弄牌”像是“城市大脑”的神经末梢,架起商户、消费者、政府部门三者间的桥梁,不用面对面就能沟通了解各自的需求。

  便利店、门卫室、保安室,变身“安全屋”

  2019年6月以来,闵行公安分局虹桥派出所推出了“安全屋”工作举措。

  何为“安全屋”?相关部门整合辖区原有24小时值守力量,在便利店、公司门卫室、小区保安室加装“安全屋”灯箱,增添急救、防爆等可移动设备,群众遇到突发状况可以紧急避险。

  据了解,虹桥地区有很多企业、商户、社区住宅,这些地方的24小时安保力量加起来超过2600人,相当于20个派出所民警。虹桥派出所所长魏栋表示:“他们的一些工作内容与我们警方有所交集,只要他们的工作能力升级一点点,整个地区的安保能力就会呈几何倍上升。”

  目前,虹桥派出所在31个“安全屋”选拔了200多名安全员,制作了《安全屋事件处置指引手册》,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掌握一些非报警类警情和吵架争执事件的处置规范和流程。

  “这样就解决了群众报警后最没有安全感的真空时间段。即使民警暂时还没到场,安全员也可以开展先期处置。”魏栋说。

  据悉,闵行全区已有300余家“安全屋”,24小时值守,不仅增加了周边居民的安全感,降低了警情数量,而且为夜间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治安环境。 记者黄安琪、朱翃、许东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