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原创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力作涌现

2019-12-31 08:49:21|来源:解放日报|编辑:李佳艺 |责编:石丽敏

  都说上海是由来已久的“戏码头”,五湖四海来的好戏不断,本土原创的缺乏却是“痛点”。然而,过去一年,以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为代表的一部部舞台力作在这里涌现,奖杯和口碑的双丰收,提升着上海原创的影响力。在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打造“亚洲演艺之都”的进程中,不仅要让码头更大,也要让源头更活。上海原创在过去一年繁花似锦,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也离不开机制的创新。

  “红色三部曲”是如何炼成的

  从担纲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开幕演出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到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上演的杂技剧《战上海》和沪剧《一号机密》,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时刻,上海以这些屡创精彩的剧目构成“红色三部曲”,礼赞英雄,讴歌信仰。

  “红色三部曲”打动人心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都有真实依托。上海歌舞团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聚焦以中共地下党员李白为代表的在隐蔽战线上默默无闻的英雄;上海杂技团、上海市马戏学校联合创排的杂技剧《战上海》以解放上海战役为线索;上海沪剧院的《一号机密》讲述了为保护中央文库这个党的“一号机密”,陈达炜、韩慧芳夫妇等地下党员或英勇就义、或忍辱负重的故事。文艺评论家毛时安说:“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红色资源。在创作红色文化上,上海有当仁不让的责任。”

  三部作品部部有新意,让人们看到,红色题材作品照样能深入人心。《永不消逝的电波》突破了舞剧“拙于叙事”的短板,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关系错综复杂。26块可移动的景片,在电脑编程的调度下,腾挪旋转,配合多媒体投影,实现了不同场景的转换。编舞也十分具有当代感,为红色题材赋予了青春气息。《战上海》创新了9种杂技表现形式,并在杂技技巧、道具上都有创新,多维度、立体地艺术再现了战斗时的壮烈场景。声、光、电、影、景等现代舞美科技的运用,使观众直观地感受到澎湃的冲击力。一位观众说:“今天跟着孩子们一起观看精彩的杂技表演。既有表现战争场面的惊险,也有唯美的画面,意料之外的惊艳。”

  把每一场演出都当“第一场”

  一部部精彩的上海原创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厌百回改。《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出炉,离不开10多次的深入创作采风以及20余次的研讨论证,离不开数易其稿的剧本和反复论证的舞美、音乐、服装方案。从试演到踏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舞台,《战上海》剧本修改十余稿,原来的8幕缩减为7幕,缩减画外音篇幅。明年3月该剧再登美琪大戏院,将有新升级。春节一过,上海沪剧院《一号机密》剧组又将踏上征途,明年2月14日至23日赴江苏海安大剧院合成演出。

  好作品是好演员的磨刀石。《一号机密》首演前夕,韩慧芳、韩慧苓扮演者王丽君入选“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陈达炜饰演者朱俭则是上一届“青年文艺家”。两届“青年文艺家”共演《一号机密》,正是上海文艺院团“一团一策”“一人一策”的精准点将。

  自2018年12月20日启动首轮试演以来,短短一年时间,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已经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一百场。“百场”纪念演出在国家大剧院举行,演出票提前两个月就一售而空,现场观众反响热烈:“今年第一次在剧场流泪了!”“太震撼了,每个人都应该看一场《电波》!”

  “文华大奖”和“五个一工程奖”实至名归,再加上在全国各地的巡演,“电波热”持续不断。2020年、2021年的第二个“百场”、第三个“百场”也已全部排定。面对高强度的巡演任务,上海歌舞团的秘诀是把每一场演出都当成“第一场”。以王佳俊、朱洁静为代表的演职员们,带着对艺术的尊重和对舞台的敬畏,从台前到幕后纵情挥洒汗水。正是这样百场如一的精神,才收获了上海原创不断辐射的好口碑。

  原创需要情怀,更需要机制

  过去一年,上海歌剧院在上演《图兰朵》等西方经典歌剧的同时,迎来一个原创“大年”。对去年首演歌剧《晨钟》进行修改打磨的同时,歌剧《天地神农》于今年8月首演。首演夜,台风“利奇马”来袭,屋外狂风骤雨,场内座无虚席。原《音乐周报》副总编、乐评人陈志音说:“大幕开启,有限空间扩展着无穷想象。神农的天地一目了然,神奇而不繁杂,神秘却不诡异。”《天地神农》源于神话,却落脚于人,让观众看得懂,也听得懂。

  《天地神农》首演刚结束,歌剧《田汉》也投入了紧张的排练,明年3月2日拟在上海大剧院正式公演。三部原创歌剧,前后经历了数年的策划和创作,如今一一开花结果。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说:“原创投入大、风险高,但仍是我们的工作重心。我们希望这些作品在开创性方面寻找新的突破,进一步提升上海歌剧院的品牌影响力。”

  院团注重原创,剧场方也积极投入。专注于音乐剧演出的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上演了许多卖座的海外大戏,但原创情怀始终如一。“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一连做了8年,年年扶持。过去一年,文化广场又向前迈了一步。

  从1—3月的作品征集,到4月确定5部入围作品,到7月底的剧本朗读会,再到12月初《生死签》《对不起,我忘了》《南唐后主》3部作品以“工作坊”形式与观众见面……一步步有条不紊,一个华语原创音乐剧的孵化新平台呼之欲出。

  “这个过程就像是筛选一粒粒种子,看究竟哪些可以长成参天大树。”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说,整个孵化计划仅用了不到200万元的资金,就集聚起大量原创作品。更重要的是,平台汇聚起业内资源,让全国各地有梦想、有才华的创作者走到一起。他们将在上海,共同书写华语原创音乐剧的未来。

  新的一年即将开启,依托已有的成功经验,更多的上海原创正在蓄势待发,正欲攀登新的高峰。(记者 吴桐 诸葛漪)

  原标题: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等舞台力作涌现,码头更大了,源头更活了

  奖杯口碑双丰收,上海原创繁花似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