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如何发力

2019-08-29 10:18:17|来源:新民晚报|编辑:刘征宇 |责编:李胜兰

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如何发力

  ■ 欧江大厦二十四层开设的公司 本报记者 王凯 摄  

  12345市民服务热线数据显示,近年来住宅小区综合治理成为居民投诉焦点,包括居改非扰民、承重墙胡乱敲、占用公共空间等等。今年上半年,物业管理类诉求多达24800多单,其中涉及居改非6095单,改变房屋结构有6050单,安全隐患和社会矛盾凸显。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该如何发力?

  居改非毁宁静

  2016年,本报曾报道肇嘉浜路768弄欧江大厦“居改非”现象严重,居民不堪其扰。报道刊出后不久,物业大力整顿,禁止新公司入驻。然而,好景不长,如今“居改非”现象又有抬头之势。记者昨日在现场看到,大楼里住宅房改建成办公室情况比比皆是,楼道里建筑材料堆放满地。工人进出装修,物业看不见吗?对此,物业经理两手一摊,“我们只能劝阻为主,没有执法权。”究竟是真“管不了”,还是“灯下黑”?

  作为小区管理“顽疾”,“居改非”常常陷入“根治难”的窘境。究其原因,“居改非”审批和相关经营证照颁发涉及规划、房管、工商、环保、公安等部门。由于部门之间衔接不够,难以从源头上加以控制。此外,业委会与物业公司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使“居改非”现象愈演愈烈。

  浦东新区海富花园“居改非”乱象已有10多年,居民年年投诉,媒体多次曝光,但始终不曾解决。海富花园有6幢高层建筑,其中4幢为纯住宅楼。这4幢楼里开设的公司五花八门,有培训机构、酒吧、餐厅,甚至还曾开过化学品仓库,令人“叹为观止”。纵观记者调查过程,症结一览无余:街道社管办表示涉及多部门管辖,情况复杂;房管办表示无执法权;市场监管部门认为,难以明确居民楼里饭店经营性质……由此可见,各部门都有管辖权,且职责交叉,反倒让“居改非”陷入“九龙治水”的桎梏。

  承重墙胡乱敲

  家住长宁区金钟路340弄51号的王先生反映,今年8月初,4楼业主大肆兴土,私自敲毁多堵承重墙,令人忧心。他上门制止,无人理睬;向物业反映,依然如故。无奈之下,向12345市民服务热线求助。目前,北新泾城管中队已立案调查,并责令业主恢复房屋承重结构。王先生透露,该业主尚未修复承重结构。

  因乱敲墙闯的大祸新闻报道屡见不鲜,为何还是难以阻挡有人以身涉险,抄起榔头狠狠敲?今年8月,本报报道普陀区金鼎路1600弄阳光威尼斯55号楼底楼承重墙被“连根斩断”,改建成理发店。24层居民楼伤筋动骨,楼里居民每天提心吊胆,“房子成了‘空中楼阁’,实在是折磨人。”

  业内人士指出,承重墙执法存在“入户难、取证难、恢复难”三道障碍。前端巡查机制不到位,无疑会加大后续执法难度;当对违法行为取证调查时,执法人员常遇到大门紧闭,业主“失联”局面;此外,违法当事人拒不配合,不愿恢复房屋原状情况更不鲜见。

  精细化管理在路上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随着环境治理力度加大,以及损坏承重结构、破坏房屋外貌等物业管理类执法事项移交给城管系统,无不考验着精细化管理的水平。

  “堵源头严执法是破解社区难题关键所在。”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目前有5950个城管社区工作室,建工作室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市民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能与社区城管联系,执法人员也能提前介入,力争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针对居民反复投诉社区“老大难”问题,城管还将推广“诉转案”的力度,通过一系列联勤联动治理机制,更好解决居民“身边事”。另外,针对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行为,提高违法成本,坚决追究刑事责任。“加强居住小区的执法和管理,会是城管下一阶段的重点所在。”

  本报记者 季晟祯 实习生 姚储杰

  明日热线预告

  9:00-10:00 

  普陀区城管执法局副局长 陈波

  10:00-11:00 

  虹口城管执法局局长 吴迪

  13:30-14:30 

  金山区城管执法局局长  屠伟忠

  14:30-15:30 

  崇明区城管执法局副局长 王惠东

  互动平台

  市民服务热线:12345

  新民晚报热线:962555

  手机客户端:12345

  手机客户端:新民App

  微信公众号:新民帮侬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