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台两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2019-07-18 10:40:43|来源:解放日报|编辑:李玥 |责编:李胜兰

  “上海-台北城市论坛”进入第十个年头。昨天,海峡两岸官员、学者与青年共聚金山,通过主题演讲、分论坛互动等形式,共议两座城市的“创新、合作、未来”。

  更大舞台展现在两地青年面前

  “我有幸见过台塑集团的王永庆先生。他是白手起家的典范,无数个王先生引领了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他的成功绝不是简单的运气使然,而是靠涓涓细流、蔚为大观的人生努力。”在论坛主题演讲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提出,两岸青年要做到既能仰望星空,也能脚踏实地,真正提升谋生能力、创新能力与奉献能力。

  青年人的能力培养,离不开各方的努力。目前,上海正推进沪台全方位交流合作,为台湾青年施展才华、实现抱负注入新动力、拓展新空间。数据显示,上海涉及台青创业项目基地有20多个,涉台创业企业及团队800余个,台青在沪创业人数超2000人。上海还率先出台了《关于促进沪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实施办法》,为大陆首个省级层面推出的惠台政策。

  当下,更大舞台展现在两地青年面前,那就是“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这都会对两岸青年形成更大的吸引力。周汉民表示,真诚期待台湾的青年人能顺势而为、乘势而进、共襄盛举,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之一,形成“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共同奋斗氛围。

  推动文化艺术界携手共赢

  在之后的文化分论坛上,台北市政府文化局长蔡宗雄以闹市村落“宝藏岩”为例,与上海同行分享了都市更新的经验。上世纪60年代,民众在此处搭建了大量建筑,经年累月后破旧不堪。从2010年起,台北市政府借助“艺居共生”概念,通过艺术家驻村为老建筑注入新生命,如今成为了岛内文青打卡地。“我们不仅要保留老屋的历史风貌,更要关心里面有什么人、做什么事,这样才能让老建筑真正‘活’起来。”

  台北的做法得到上海同行的呼应。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于秀芬介绍了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提出要“见人见物见生活”。在刚刚过去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上海为市民送出了非遗文旅大礼包,其中既有12条精心设计的非遗旅游线路,还有品尝上海味道的非遗美食地图,“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让市民感到并不遥远”。

  2010年上海台北签署文化交流备忘录,为两市文化交流合作奠定长效机制,这些年来两地交流合作不断深化。“我们也想借助这一平台,学习台北的好做法与好经验。”于秀芬向台北朋友表示,希望两岸继续以共同的中华文化为纽带,进一步加强双城在文化领域交流与合作,推动文化艺术界携手共赢。

  分享智慧城市建设经验

  “打造城市治理一张网,要像绣花一样精细。未来人工智能也会用在生活垃圾分类上。”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在介绍上海智慧城市发展时说,上海在城市安全运行、社会管理服务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要通过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来拓展新空间、激发新动能”。

  他还告诉台北客人,通过建设双千兆宽带城市,上海已成为5G发展最领先的城市之一。与此同时,上海正聚焦推动社会智能化治理,打造精细之城;聚焦便捷普惠的民生服务,打造温暖之城;聚焦数字技术赋能发展,打造创新之城。

  “上海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台北市政府资讯局局长吕新科介绍了台北智慧城市的创新协作生态。这一生态以政府为平台,打造台北智慧生活实验室,使各类要素逐步到位,努力打造宜居永续的智慧城市。

  “热忱欢迎上海同仁能去台北走一走看一看,给我们提出建议。”吕新科向台下的上海朋友发出了邀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