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申城舞台上 有一抹鲜亮的红

2019-05-13 14:21:04|来源:上观新闻|编辑:刘征宇 |责编:李胜兰
分享到:

五月申城舞台上 有一抹鲜亮的红

  五月的申城舞台,有一抹鲜亮的红。那是杂技剧《战上海》中战士们军帽上的红五星,是新编现代京剧《北平无战事》里中共地下党员的一片丹心,是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主人公李侠那条鲜艳的红围巾,是音乐剧《国之当歌》结尾那面巨大的国旗……为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海多家国有文艺院团推出了一系列红色题材舞台佳作。这些作品有原创新作,也有对红色经典的创造性重塑,通过大胆的艺术手法、当代的舞台语言,令观众耳目一新。

  回望历史,挖掘红色文化资源

  上海杂技团杂技剧《战上海》刚刚结束在美琪大戏院的首演。这是海派杂技首次探索红色题材杂技剧,艺术地再现了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艰苦卓绝的历程,跌宕起伏、震撼人心。《战上海》通过正面战场和地下斗争两条主线交替展开,从15岁的小战士庆生跟随连长江华来到前线开始,塑造以解放军战士江华和地下党员白兰为代表的大无畏革命者形象。

  因为“战上海”依据真实历史,时间轴、地点、人物和事件一点都不能马虎。为此,剧本创作经历近10稿修改,主创团队先后在南京、武汉,上海解放纪念馆、高桥烈士陵园参观学习,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也让演员吃透地下党员、革命先烈的情感,融入解放重任在肩,渴望黎明的心情。此外,主创团队在创排过程中打破了许多原有的杂技编排和表演模式,加入了现代戏剧表演元素。上海杂技团团长、上海市马戏学校校长俞亦纲说:“必须精心打磨每一个细节,才能让见多识广的观众心服口服,引领中国杂技剧目创作新标准。”

五月申城舞台上 有一抹鲜亮的红

  上海杂技团杂技剧《战上海》

  上海评弹团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共同打造的中篇评弹《初心》近期完成了剧本初稿,并搭建起剧组班底。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时,曾问及馆内珍藏的1920年9月版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的来历,以及文件保存者“后来怎么样了”。这位被总书记惦记的人,就是《初心》的主人公张人亚。

  张人亚与家人守护文件的故事,被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徐明写成了《守护》。在不久前的首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上,纪念馆讲解员李欣曈凭借这一故事获得了金牌讲解员称号,青年编剧杜竹敏主动将这个故事推荐给了上海评弹团。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将这样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搬上舞台。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还希望,未来能继续与一大会址纪念馆合作,在党的诞生地挖掘更多像张人亚这样平凡又伟大的共产党员故事。

  除了新创作品,一些红色题材的保留之作也经过新的修改和打磨,在五月重新与观众见面。上海歌剧院音乐剧《国之当歌》,过去9年经过了150场锤炼,如今以更流畅的剧情、更精良的制作重回舞台。《国之当歌》带领观众追随人民音乐家聂耳与剧作家田汉的脚步,回顾《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故事。1935年5月24日,抗战故事片《风云儿女》在黄浦剧场的前身金城大戏院首映,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在这里响起,随后传遍全国,鼓舞了民众的抗日斗志。5月24日,这部作品将在“国歌唱响之地”黄浦剧场上演,重回故地,再一次让人心潮澎湃。

  重塑经典,创新舞台艺术表达

  在申城涌现的红色题材佳作中,有原创剧本,也有不少是对经典作品的创造性改编。珠玉在前,给舞台再创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但这些作品却打破陈规,将舞台叙事和艺术创新做到极致,给观众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上海歌舞团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新中国成立前在上海从事情报工作的中国地下党员李白的事迹为原型。1958年,孙道林主演的同名电影早已深入人心。一个甲子之后,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令人眼前一亮,早在试演的时候就让专家和观众纷纷表示“超出预期”。在专家研讨会上,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更是盛赞:“这部作品展现出当代舞剧创作的美学新精神,完全可以被写进舞蹈学院的教科书。”5月20日,《永不消逝的电波》将作为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开幕演出并角逐“文华大奖”。

五月申城舞台上 有一抹鲜亮的红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上海京剧院的新编现代京剧《北平无战事》也是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参演剧目,即将于5月19日、20日在上海长宁虹桥艺术中心与观众见面。《北平无战事》对同名小说和电视剧情节进行了春蚕吐丝般地消化与提升,全剧风格恢弘大气,展现了和平解放北平这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征程,讴歌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敢于牺牲的崇高精神。虽然是一出现代题材的戏,但京剧《北平无战事》作曲、唱腔、表演等多方面均严格遵循了京剧传统,保证京剧元素的原汁原味。创排过程中,主创团队曾多次赴京采风、收集文史资料,多次拜访原小说、电视剧作者刘和平,就剧本的立意追求、人物定位、故事架构等问题进行深入地交流探讨。作品根据京剧行当和流派特点塑造人物,使剧中人物不类型化、不脸谱化,不拘泥于行当界限,既有个性,又有京剧特点,写实与写意的结合呈现出戏曲的独有韵味。

五月申城舞台上 有一抹鲜亮的红

  新编现代京剧《北平无战事》

  从新作到经典,要经历不断的舞台实践和反复的修改打磨。上海出品的红色题材舞台作品,以“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为目标,推向市场,接受着观众的检验。上海歌舞团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下个月将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进行10场演出,将这份惊喜与感动延续下去。上海芭蕾舞团的红色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刚刚历经47天,结束了全国首轮20场演出。上海歌剧院音乐剧《国之当歌》,即将在5月底开启新一轮全国巡演,走向延安、岳阳、长沙、宜昌、南昌、井冈山等地,把这一抹来自上海的红,带向全国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