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中心小学:百年老校着力培养全面发展“小水滴”

2018-12-05 08:54:54|来源:解放日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百年老校着力培养全面发展“小水滴”

  前不久,今年6月刚从闵行区虹桥中心小学毕业的董苏萱和小伙伴回到母校,董苏萱原先所在的五年级三班家委会通过集体募集资金,为学校栽下一棵红枫树,感谢五年师恩。红枫树叶春天变绿,秋天长红,叶子颜色变化的过程中,也展现了一年四季的变化,就像学生的七彩成长。

  5年前,虹桥中心小学刚搬至万源路新校园不久,入学前董苏萱全家犹豫过:是否要选择民办小学?面对美丽的新校园,全家最终决定:留在家门口的学校。在“水滴”特色文化引领下,这所百年老校给孩子丰富的课程、多样的实践活动,除了校园小课堂,还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大课堂感悟成功体验,让每一滴水滴都精彩。如今,董苏萱全家深感,当初的选择完全正确。

  水滴形象让大家有学习榜样

  1906年,蒲汇塘边诞生了一所名为“虹溪”的小学堂。100多年来,学校几易校名,数次迁址。原先的虹桥中心小学位于吴中路、古北南路附近,一方面,地处虹桥镇东南角,位置相对偏僻;另一方面,校园周边矗立着不少高压铁塔,当时本地生源流失严重,学生数最少时,全校只有500多名学生。直至2012年,学校搬入万源路上的新址,这所百年老校重新焕发新颜。

  今年一年级新生小贾入学前参加了学校校园开放日活动,深深喜欢上了这所学校,为此放弃了民办学校,决定在家门口的学校就近入学。这里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课程,令小贾更欣喜的还有“小水滴”校园文化卡通形象。近年来,学校引进了智能机器人、3D打印、英语戏剧、太极、美式橄榄球、浦江学堂国学等丰富的课程,逐步建构了“水润”课程体系,对应学生德、智、艺、科、体、劳多方面个性化培育。从最早的追求课程数量“百花齐放”,到如今精品课程打造行动,每一门课程都处于动态自我更新状态,关注学生需求与发展,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发现、自主选择、自由成长的乐园。

  校园卡通形象为何选择“小水滴”?学校所处地域,环绕四周的三条路分别为万源路、虹泉路、合川路,均与水息息相关。水滴暗喻校名,百年虹桥中心小学,犹如绚烂的彩虹,由无数水滴凝结而成。而“水滴文化”又寓意“滴水穿石、勇往直前、积聚力量、滋养生命”。这一卡通形象由学生赵凌贝和家长自行设计。小小的水滴卡通形象,让大家有了学习的榜样。新当选为闵行区红领巾理事会会员的赵凌贝说,作为虹桥中心小学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努力,更要挖掘兴趣、培育个性,努力成为各科全面发展的“小水滴”。

  让孩子们走出教室爱观察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虹桥地区曾是上海郊区重要的“菜篮子工程”基地之一;如今,虹桥镇日益成为具有国际品质、舒适宜居的小镇。“我游闵行美丽小镇”小队活动中,孩子们探究万象城边上上海地铁博物馆里的上海地铁发展史;实地参观镇上的有机农场,感受虹桥作为蔬菜之乡的变化……

  与课堂相比,走进社会大课堂,育人价值更丰富多元。学校鼓励小队活动时“低碳”出行,不建议父母私家车接送。小队成员去市地震局佘山地震基准台考察,搭乘地铁后又换乘公交,孩子们上错了公交车,但一发现不对,马上下车重新坐车。紧随其后的小陈老师不急于发声,而是用手机拍下了这段视频。只要做好安全教育,活动前规划好路线,孩子们完全可以自主结伴出行考察。

  不仅语文、道德与法治这些学科,能运用学科特点找到与社会场馆的对接点,数学等学科同样也可以结合学科教学开展“快乐小队”活动。一年级结合“认识人民币”,到超市认识标价,用零花钱尝试购买商品,体验付钱、找零的过程;二年级结合计量单位到菜场认识天平秤、电子秤、杆秤等计量工具,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三年级结合“四则混合运算”到面包房学做售货员,迅速计算顾客购买面包的总价,同时培养人际沟通能力。

  一系列的社校合作“快乐小队”活动,让老师欣喜地发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整合,发挥有效教育合力。“让孩子们走出教室,在更广阔和开放的环境中,变得爱观察、爱思考,拓展学科知识,运用书本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培养合作分享、规则意识。”校长唐晓安说。

  在虹桥中心小学当校长10多年来,唐晓安坚持一个习惯——只要时间允许,每天早上站在校门口迎接孩子。“每天早晨,看到校长亲切的笑脸,家长们会更放心地把孩子送进学校。看着孩子们朝气蓬勃地进入校园,我就想着一定要为他们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唐晓安说。如今,虹桥镇是闵行区经济发展最发达的镇之一,更要为社区提供与之匹配的教育质量,以此回馈社区,这也是一所公办学校对办好家门口学校的最大承诺。

  如今,本地孩子“回归”颇为可喜,不少家长放弃送孩子去附近外区名校,纷纷选择就近入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