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着力打造“世界慢湖区”“江南新水乡”

2018-11-29 09:44:45|来源:解放日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总面积339平方公里,包括“青西三镇”(朱家角镇、金泽镇和练塘镇),集中了上海全部21个自然湖泊。青浦区淀山湖地区是典型的郊野生态型地区,也是上海2035总规中明确的四大跨区域战略协同区之一“环淀山湖战略协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世界湖区”建设目标的确立,为这片区域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这片区域未来将会怎样?去年初,青浦区规土局和旅游局会同青浦区淀山湖地区建设发展服务中心委托规划单位开始编制《上海市青浦区淀山湖地区风貌规划》,目前这份规划已编制完毕。这片区域将充分利用淀山湖地区优越的自然环境资源和人文资源,围绕“世界慢湖区、江南新水乡、诗画梦田园”的总体目标定位开展建设工作,力争到2035年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湖区品牌。

  怎样让湖景“活起来”

  处理好“人水关系”是核心

  淀山湖地区地势相对较低,拥有更加多元的自然基底,水系空间为“大湖+小湖+河网”形态,变化更丰富。早在宋元时期,“青西三镇”即开始发展,密布的水网让朱家角一度呈现“长街三里,店铺千家”的繁荣景象。如今,该区域水面率超过28%,拥有丰富多元的湖荡资源。青浦区旅游局局长薛锋说:“处理好‘人水关系’,是该区域风貌规划的核心问题。”

  “人水关系”的症结之一,在于“疏离”。目前“临湖不见湖”是青浦区淀山湖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淀山湖畔本应有优美的滨湖风光,但目前该区域40%左右的淀山湖岸线是私有岸线,90%岸线被林带遮挡,人们难以“亲近”。青浦区淀山湖地区建设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徐军说,不止淀山湖如此,该地区其他湖荡也有这个问题,多数湖荡的滨河空间都被连续的绿化带隔离,要看湖景就要穿过灌木丛等绿地,众多湖荡群很难深入,因为没有进入湖荡的道路和水上游线。“密布的水网是这片区域的最大特点,但如水网无法‘亲近’,特点难以彰显,因此目前淀山湖地区旅游依然以短途短时观光为主,深度游路线较少。”

  水域大小、岸线形状等也是影响湖区“人水关系”的因素。淀山湖湖面宽阔,面积有11.5个西湖那么大,视线开阔舒朗,但岸线平直,变化不足,缺少山体、城市等景观要素,目前要达到“移步换景”比较难。换句话说,即便人和水“亲近”了,也较“乏味”。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金泽古镇一景。

  打造“泛舟湖荡 摇橹赏景”

  怎样让淀山湖景“活起来”?规划建议,未来淀山湖地区可通过采取岛洲造景营造湖中水岛、在东岸建设长堤、增加观景平台和飘浮码头等观景点的方式,让沿湖景色更加生动,让人的“亲水欲望”更强。此外,上海对淀山湖的定位是“共享、休闲的湖”,上海段环湖地区以运动休闲功能为主,开发比例目前较低。规划建议,未来淀山湖环湖区域可加强区域统筹,多方共同协调环湖功能,构建一镇多点、活力共享的世界湖区:“一镇”即以朱家角为核心,增加特色商业、度假酒店、商务会议等服务功能;“多点”即以金泽、锦溪、淀山湖等镇形成次级服务节点,满足娱乐休闲、体育运动等特色功能,控制旅游度假用地的规模。

  环湖岸线的进一步开放,早已提上议事日程。根据朱家角镇2035总规,该镇休闲滨湖区是淀山湖地区唯一滨湖的建设岸线,由于历史原因,几个封闭项目占据岸线,公共岸线较少,未来这些岸线的开放程度将逐渐提高。

  在河道景观风貌提升方面,青浦对于目前软质和自然岸线将尽量予以保留,对于目前硬质驳岸将结合植物浮岛进行景观化改造,通过增加水生植物恢复河道自净能力,同时连河成网,保留自然弯曲河道,不“截弯取直”,力争恢复以往淀山湖地区水网纵横的肌理面貌。在此基础上,通过组织水上巴士、皮划艇等特色交通方式,塑造“泛舟湖荡,摇橹赏景”的水上体验。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

商榻阿婆茶。 (均 资料)

  怎样让建筑“不雷人”

  建筑风貌保持“粉墙黛瓦”

  建筑风貌、街头小景不能突兀、更不能“雷人”,如今已是共识,淀山湖地区的建筑风貌如何更好彰显江南水乡韵味?

  建筑风貌包括高度、密度、色彩、街区尺度、公共空间、街道小品等要素。青浦区相关部门调研后认为,对青浦区淀山湖地区而言,街区尺度、建筑高度和建筑色彩是核心控制指标。规划指出,该区域建筑风格和尺度应进一步统一,街区尺度以不超过200米×200米为宜,建筑风格宜中式不宜西式,建筑颜色宜水墨为底、暖色点缀;建筑高度宜低不宜高,整体可控制在24米以下。

  规划编制人员称,上述指标的确定,经过综合考虑。比如街区尺度,该区域现状老镇区核心区250米×350米的松散大街区不利于水乡古镇肌理呈现,传统水乡古镇尺度多为60米×60米左右。综合考虑该区域未来路网、水网建造,不超过200米×200米的街区尺度较为适合。再如建筑高度,古镇建筑应按照《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严格执行,原则上以低层建筑为主;老镇、新镇则需按照“青西三镇”总规高度控制规定执行,总体以多层建筑为主。规划特别提出,环湖地区建筑整体高度要严格控制,应注意天际线的塑造,形成建筑高低错落有致、与周边环境相和谐的环湖天际线。至于建筑色彩,江南地区整体建筑色彩明度较高、艳度较低,呈现清新淡雅的色彩基调,青浦淀山湖地区建筑色彩控制也应遵循“宜淡雅不宜浓艳”、保持“粉墙黛瓦”的江南传统建筑风貌,以黑白灰等素色为主基调,配以胭脂、驼色等作为点缀色。

  对部分地区存在建筑风貌拼贴混杂、品质参差不齐的问题,规划建议未来可逐步推进老镇建筑更新,首先选取区位较好但现状风貌有待提升的地区,如西岑社区、练塘老镇及朱家角地铁站周边作为近期重点更新片区,以点带面推进风貌整治提升。

  围绕湖荡群做“湖+”文章

  此次规划中特别对朱家角地铁站前片区、华为研发地块和“蓝色珠链”片区三个拟近期实施的重点项目片区进行了风貌控制指引。其中,朱家角地铁站前片区将积极利用贯穿片区的水系,形成不同水系形态,包括湿地、溪水等,将城市生活引向水边,打造具有水乡特色的站前片区。华为研发地块将营造“产、绿、水、人”相结合的生态型园区,建筑以现代风格为主,局部可采用水乡元素或新中式风格,建筑色彩采用中明度、艳度和冷灰色系,建筑布局将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富有节奏的滨湖天际线。“蓝色珠链”片区为沿火泽荡—封漾荡—北横港—大莲湖的区域,将围绕连绵的湖荡群做“湖+”文章。根据每个湖荡的现状特征和资源禀赋,打造不同的特色功能和形态,形成“一湖一特色”:火泽荡以“岛”为主题,打造岛间泛舟的景观体验;葑漾荡以“湾”为主题,建立野生动物观察点和体验路径;北横港以“堤”为主题,通过连通西岑小镇内部水系,形成休闲消费、生态展示的活力水街,融合休闲和展示的功能。

  怎样让乡愁“留得下”

  风貌保护是乡愁记忆来源

  “乡土农田望得见、乡野田林走得进、乡愁村落留得下”,这是此次规划对这个区域乡村风貌的建议。村庄如何能在保留“江南水乡、粉墙黛瓦、枕水而居、村口大树、小桥流水”的前提下,也为游客等外来者提供足够的“乡愁空间”?规划认为,可重点设计两类村庄:吸引创客新村民的栖居型村庄和吸引游客的旅游型村庄。

  目前,青西地区村落普遍为“两街夹一河”格局,河流、街道旁边或者交汇处的广场,将成为第一类栖居型村庄里的主要交流共享空间,同时保留古树老宅、乡土花木等传统元素。沿河房屋宅前或屋后的河埠是半私人化的码头庭院,可保留传统的石砌岸线和“家家码头”的空间形式,留存古朴的乡村韵味。第二类旅游型村庄在设计上可开放些,在风貌上可注重村头、桥头、门头和田头的特色人文空间塑造,在村口打造荷塘古树等,营造“村庄入口”的印象,并结合古桥和老宅建设村庄服务中心和形象标志。

  历史文化风貌保护也是乡愁记忆的重要来源。在这方面,相关乡镇的2035总规也有提及。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田山歌、市级非遗项目宣卷、烙画、阿婆茶等的金泽镇,在2035总规中明确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自然文化景观控制线和公共文化服务控制线三类文化保护控制线,面积193公顷。拥有珠里兴市、摇快船、灯游船、丝竹船、蚌舞等历史文化元素的朱家角镇,在2035总规中划定571.8公顷的文化保护控制线,其中历史文化保护线面积179.7公顷。

  重塑“青西三镇”空间形象

  青浦区淀山湖地区风貌规划强调,对于“青西三镇”的历史文化风貌区,核心保护范围内必须保护原有历史街巷网络和空间格局;不得擅自新建、扩建道路,对现有道路进行改建时,应当保持或恢复原有道路格局和景观特征;不得擅自改变河道岸线、传统驳岸,对河道进行整治时,应当保持或恢复原有沿岸景观特征。除确需建造的建筑附属设施外,应严格控制在核心保护区范围内进行各类新建、改建活动。

  对于青浦区淀山湖地区的风貌保护村落,本次规划指出要重点保护、延续村落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与其相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以传统风貌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保护为主。对于文物保护单位,规划指出应保持历史环境原风貌,加大对区域内历史风貌建筑的修缮力度。同时,严格控制一般建筑、新建建筑的高度与风貌,控制建筑高度不超过两层、两层建筑檐口高度不超过6米。

  薛锋说:“通过本次规划,我们希望青浦区淀山湖地区的风貌能彰显江南地域文化,展现世界湖区品质,强化游憩慢行体系,重塑‘青西三镇’空间形象,在景观风貌的提升和塑造上成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标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