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会诊舞台剧《最后一头战象》:能不能让嘎羧开口说话

2018-11-16 09:24:25|来源:新民晚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从沈石溪所著的儿童读物,到首次试水的大型合家欢舞台剧,本月初刚刚进行首演的《最后一头战象》(以下简称《战象》)赚足了眼球,不仅巡演邀约纷至沓来,前两天主角嘎羧还登上了双十一晚会与张艺兴同框,让更多电视机前的观众和网友关注到了这头新“偶象”。日前,十余名业内专家领导汇聚在艺海大厦进行了一场《战象》创作研讨会,为作品把脉,让《战象》可以在未来的打磨中越来越好。

专家会诊舞台剧《最后一头战象》:能不能让嘎羧开口说话

图说:舞台剧《最后一头战象》剧照 官方图

  肯定:舞台技术革命的里程碑

  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沈伟民说:“看完《战象》后我没想到自己可以那样的激动、兴奋,可以说是这段时间以来最能够让我激动的作品。”他用了“以偶传情、以情传偶、情情相依、感动人心”4个词来形容《战象》,认为这是近几年上海戏剧舞台上十分难得的用心、用情、用力的戏剧作品。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刘文国和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郦国义将小说原著反复看了好几遍,刘文国还把《战象》的电影版和动画版都找出来看了一遍,认为舞台剧版的《战象》改编得相当成功,非常值得肯定。

  首演当天恰逢第六届上海国际木偶艺术节开幕,国内木偶剧团反复找上海木偶剧团团长何筱琼确认,何筱琼一次次地表示,嘎羧真的是剧团自己独立研发的。国际木偶联会秘书长副主席凯伦·史密斯看完演出后十分震惊,对何筱琼说,如果《战象》参评本届木偶节,要把所有的奖全部给它。

专家会诊舞台剧《最后一头战象》:能不能让嘎羧开口说话

图说:舞台剧《最后一头战象》剧照 官方图

  建议:象应该成为真正主角

  剧中,少年波农丁与嘎羧的第一次相遇,是从波农丁帮嘎羧拔去脚掌上的钉子开始的,这本不是原著里的情节,是主创从另外一个故事中改编而来。这样的改动得到了郦国义的认可,认为这展现出了象与人从小就产生的情感联系。但在作品的后半部分,倒卖象牙私自捕捉野生大象的扎卡占据了不少篇幅,几位专家都建议这一部分情节可以缩减,让人与象、象与象之间的故事可以更多地展现,例如,波农丁和小象相处时的友爱,和青年象相处时感受到的忠诚,和老年象相处时的亲密无间。

  在整个剧的节奏上,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认为,情节开头进入得太慢,结尾也有些冗余,接近尾声的情节里,战象在炮火中缓缓倒下,演员和现场募集的观众静静地趴在嘎羧的身边,让人觉得这就已经是结局了,结果后来又来了一段小波农丁与小象抒情的片段。其实全剧在卧倒那一刻结束,反而可以留给观众想象回味。黄昌勇说:“情节集中一些,就可以把战象的动物性和人性通过它与人类的情感关系切换到家国情怀,主题也会更突出。”这个瞬间如果有一首能让人记住的主题歌,效果会更好。

专家会诊舞台剧《最后一头战象》:能不能让嘎羧开口说话

图说:舞台剧《最后一头战象》剧照 官方图

  争议:象偶能说话吗?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提出,一头孤独的象,在世上活了40年,它身边那些当年的伙伴都离开了它。嘎羧的内心需要一些表达,甚至可以拟人化,可以有大段的内心独白,可以让它在舞台上行走,最后走到舞台当中,让它眼睛里有泪水一点一点下来。而当80多头战象牺牲后,毛时安认为嘎羧应该有哀悼的感觉和反应,比如波农丁怎么拉它都不回去,这些才是作品可以打动人的细节。黄昌勇则马上提出,自己不赞成大象说话,大象可以有表达,但绝对不能说话,一说话就变成工具而不是角色了。

  《战象》的导演何念表示,专家们希望让大象开口,其实是想让大象更多地传达自己的情感。“我们在之后的修改过程中可以多找一些表现的方式,除了鼻子、眼睛、耳朵以外,其实大象的叫声也是很重要的。目前大象的发声装置只是通过剧场的扩音喇叭传递,以后可能会在象偶内部增加发声方式,传递不一样的情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