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剧《浦东人家》“回娘家” 观众:伲浦东人身价不一样了

2018-10-16 08:56:53|来源:新民晚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浦东这地方能活人,能养人,说不定哪一天还能富人!”在上世纪80年代,这句话是对嫁到浦东的媳妇儿“阿珍”的安慰,带着希冀却也有几分不确定;而如今回望,这就是每个浦东人亲历的生活变化的写照。昨日,上海淮剧团原创剧目《浦东人家》首度“回娘家”,在浦东文化馆上演。

淮剧《浦东人家》“回娘家” 观众:伲浦东人身价不一样了

图说:淮剧《浦东人家》昨日在浦东文化馆上演 官方图

  作为“2018浦东文化艺术节”的重头戏,这部以浦东开发开放为背景、礼赞平民英雄的新淮剧,《浦东人家》让不少浦东人热了眼眶。嫁到浦东快40年的刘阿婆特地拉着几个小姊妹来看戏,散场时又有人提起那些“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老黄历,一旁有人撇嘴道:“伲浦东人额身价不一样了!”

  多少人懊悔没搬过来

  都说现实题材作品好就好在贴近生活、难也难在贴近生活,《浦东人家》讲的就是浦东人自己的故事,要在浦东这地界获得认可,方才算过关。所幸,昨日现场观众的掌声说明了一切。72岁的退休工人陈红楼看完《浦东人家》,勾起很多过往的记忆:“搬到浦东20年,眼看着住房问题解决了,出行问题解决了。想当时刚搬过来时,四周很冷僻,搬家请客都没人愿意来,路线远是关键。现在不同了,浦东马路宽、空气好、公共建设,医院设施都完善,特别适合居住。回想当初搬过来,几乎没人看好,近几十年来眼看浦东日新月异,房价都翻了几番,多少人懊悔当初没跟我一起搬过来。”

淮剧《浦东人家》“回娘家” 观众:伲浦东人身价不一样了

图说:《浦东人家》讲的就是浦东人自己的故事 官方图

  同陈红楼感触相似的还有姜为宣,年近70岁的他如今是浦兴淮剧队的主力:“这真的是一部很接地气的戏,道出了我们每个浦东人的心声。”姜为宣搬到浦东也有20多年,他在这里不但安家落户有了稳定的生活,还找到了淮剧这一兴趣爱好,“在浦兴路街道社区里,我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淮剧迷,大家组成淮剧队,现在我们上海(浦兴)淮音艺术节也举办到第二届了。”

  读晚报唤醒一片热土

  浦东开发开放的变化不但影响了四零五零后,一批在浦东出生长大的八零九零后,可谓是真正被福泽的一代。33岁的外企白领钱颖就是其中幸运的一个,昨日,她陪父母来看戏。她说:“作为一个80后,虽然我也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年代,但是对我而言,小时候的印象并不是特别深刻,只觉时光流转,瞬间生活大变样。”让钱颖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爸爸会在夜里读《新民晚报》给我听,台灯下,无数个夜晚,如同‘郭文德’那样读报纸,现在我依然保持着晚饭后看《新民晚报》的习惯,却是在手机App“新民”上,可以说这样的变化在我的小时候是无法想象的。”

淮剧《浦东人家》“回娘家” 观众:伲浦东人身价不一样了

图说:淮剧《浦东人家》剧照 官方图

  后台留言区里,网友“梦山水”看得彻夜难眠,她说:“淮剧现代戏《浦东人家》以一家人的小视角,讲述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浦东新区的变化。长达2个多小时的剧情跌宕起伏,喜悲‘错落有致’,当年的‘网红歌曲’更带出这一年代的故事,不但有新意,而且诚意满满。” 而网友“并非威廉王子”感慨:“该剧巧妙运用阿德阅读《新民晚报》的情节贯穿全剧的中心灵魂。读报,岂止唤醒了阿德,唤醒的是浦东这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