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管家式”服务 让人才安心扎根

2018-05-28 09:51:37|来源:解放日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才聚普陀”把阵地建到楼宇园区中,把服务“一卡式”送到人才手中“管家式”定制服务,让人才安心扎根

  一个区域怎样吸引人才,并让人才待得好、留得住?

  普陀区近期结合大调研,在走访企业、对话人才的过程中逐条梳理人才工作中的痛点、堵点、盲点问题,打出一套“才聚普陀”组合拳,包括将人才公寓增数再翻一番,把人才公寓建设与区域人才引进、人口结构升级相衔接,并用配额制向重点企业提供房源;还将推出“普陀人才优享卡”,把教育医疗、健康体检、学术休假等各类服务进行“一卡式”集成送到高端人才手中。

  人才公寓增数力争翻番

  针对人才公寓普遍存在的数量有限、申请门槛高、操作灵活性不够等瓶颈问题,普陀区腾出区域发展空间,把市口最好的地铁房拿出来做人才公寓,不断扩大受益面。近一年来,已有300余人拎包入住“和丰苑”“荣和家园”这两处人才公寓,260余人享受到租房补贴超300万元。接下来,普陀区将力争人才公寓增数在今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还将继续挖潜,增加“长风8号”“华明苑”两处住房,切实解决区内人才的后顾之忧。

  区有关部门优化人才公寓整体布局,将人才公寓建设与区域人才引进、人口结构升级相衔接,根据人才集聚区位分布进行选址优化,在适当增加集中式人才公寓的基础上,规划分散式人才公寓。此外,还将拓展人才公寓筹措渠道,加强市场导向的人才公寓保障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通过与第三方市场机构的合作,建立筹措单位宿舍对接机制,扩大有效房源规模。

  什么样的人才够格申请人才公寓?普陀一改以往“一刀切”模式,不再将人才学历职称作为硬性指标,而是让企业来自由分配。对重点企业申请人才公寓采用配额制,最高给予30个名额。只要符合公租房申请条件,企业可以自主决定入住对象,并给予每人每月补贴。

  人才政策“变散为合”

  以前,由于“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等原因,普陀区的各种人才政策“散落”在各个部门,企业与政府对接的内容繁杂,涉及众多部门,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普陀区整合力量,“变散为合”,建立多部门后台服务联动机制。将教育、卫生、商务、科技、文化、体育等部门的资源有机整合,建立“普陀区机关服务企业志愿团”,线下把服务“打包”送进楼宇园区;开设“普陀区企业服务直通车”微信公众号,线上为企业答疑解惑,形成了“双线组团”的服务模式,大大缩短了企业诉求响应时间。组团式服务的队伍中,区领导和具体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直接进行服务,解决问题。

  普陀区还将推出“人才优享卡”,把教育医疗、健康体检、学术休假等各类服务进行“一卡式”集成送到高端人才手中。通过扩大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服务范围,为人才配备“管家式”的定制服务,促使各类人才更加安心地融入普陀、扎根普陀。

  人才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普陀区借鉴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模式,把人才的服务阵地建到了楼宇、园区和社区之中。构建“区人才服务中心”“重点地区人才服务部”“楼宇、园区、人才公寓人才服务站点”三级人才服务阵地,真正把人才服务延伸到了“最后一公里”,实现了服务资源与人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三级阵地各有分工。作为“服务总站”,区人才服务中心着力优化服务事权、升级业务流程,比如,针对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办理实行“首问一口清、受理无否决、办结明时限”。在企业和人才最为集中的武宁创新发展轴、长寿商业商务区、上海科技金融产业集聚区、真如城市副中心、桃浦智创城这5大区域,普陀区建立起人才政策咨询和受理的“一口发布、一口受理、一口答复”工作机制,实现了企业政策诉求的“一口式”对接。而错落在楼宇、园区、人才公寓中的人才服务站点,则成为了连接党和政府与人才“第一线”的“桥梁”。根据楼宇、园区中集聚的产业特色,行业特点,站点积极创新服务载体与方式,在提供政策宣传、咨询、办理等基础业务的同时,还举办“午间一小时”沙龙,组织茶艺、插花、瑜伽等各类文化休闲活动。

  通过建立政府购买科技服务机制,普陀区引进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资源,为企业开展各类人力资源专业化服务,并以“科技服务券”方式进行结算。未来,还将依托区域重点人力资源企业开弈集团推进普陀人力资源产业分园建设,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集聚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