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俞昌平:好的书法作品应当体现“健”和“美”

2018-05-14 13:49:48|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上海】【专题】【名家访谈】书法家俞昌平:好的书法作品应当体现“健”和“美”

书法家俞昌平。摄影 彭丽

  国际在线上海微网消息(彭丽):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上,人们已经有很强的线条的表现力。从审美的角度说,这一类漂亮的线条已经孕育着一个伟大的“胎儿”——书法艺术。书法家俞昌平说:“汉字产生后,线条的随意性便由线条的组织性来约束和替代,线条在按照字形去组织字的同时还要‘好看’。其中的潜在意识,正是书法艺术美感的渐积过程。”

  俞昌平学书,楷书初学《玄秘塔碑》,得柳体线条之挺拔。继习《九成宫醴泉铭》,得欧体结体之险绝,再习《孟法师碑》,得褚体之灵动秀气,后临《寿春堂记》,得赵体之气息贯通。俞昌平的书法糅合了柳体的“挺”、欧体的“险”、褚体的“巧”、赵体的“活”,可以说是自成一体。

【上海】【专题】【名家访谈】书法家俞昌平:好的书法作品应当体现“健”和“美”

俞昌平创作的《杜工部七律登楼赋》。摄影 彭丽

  好的书法作品应当体现“健”和“美”

  俞昌平强调好的书法作品应当体现“健”和“美”。“健”,即线条挺拔有力,好比一个人身体健康、强壮有力;“美”,即结字匀称,章法合理,好比一个人的五官端正、身材秀美。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曾曰:“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即落笔时要把笔提着,不要使笔有坠落感。用笔难,难就难在用笔技巧的表现力上,笔力要刚劲有力,但又不是僵硬、板直。明代书法理论家周星莲《临池管见》中强调:“执笔落纸,如人之立地,脚跟即定,伸腰舒背,骨力自然强健。”书法的线条,要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用力过头是僵硬,用力过小是柔弱。怒笔木强,是用力过大,是线条僵硬。倒辄不能起,是缺乏笔法技巧。会用笔者,笔毫周身全都有力,心手相应,无使不可。

【上海】【专题】【名家访谈】书法家俞昌平:好的书法作品应当体现“健”和“美”

俞昌平创作的《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摄影 彭丽

  汉字是象形文字,汉字不仅仅是语言的载体,更是一种具象化的图画。是一种倾向于表现主观精神的艺术。它集精、气、神于流转顿挫之中,黑白相间、疾徐吞吐,一片胸臆淋漓。字字有根、笔笔有源,或古拙、或秀媚、或端雅。方与圆、收与放、疏与密、刚与柔、实与虚、奇与正,其意境无限、美妙无比。

  明朝丰坊《书诀》说:“行笔而不停,著纸而不刻,轻转而重按,如行云流水,无少间断,永存乎生意”点出书法节奏轻松自然,连贯不断,藉由点画牵丝与使转的流动感,揭露出楷、隶、篆严谨的书体不易显现的内在关联,发挥书写者跌荡的情意。

【上海】【专题】【名家访谈】书法家俞昌平:好的书法作品应当体现“健”和“美”

俞昌平创作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摄影 彭丽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俞昌平不断致力于推动书法教育的发展。俞昌平说:“作为一门独特的传统艺术,书法吸收了民族优秀的文化智慧,对于提升文化品质和审美能力,及优秀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作用。”书法教育应该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

  书法教育强调“书”、“道”并重。“书”指的是书法,“道”指的是其思想性。书、道并进就是在教“书”的同时达到“育人”的目的。实践书、道并进的教育构想,既要注重学生书写技能的提升,又要以书法教学为载体进行书法艺术美感教育,以及珍视民族文化和爱国情感教育。让学生通过书法课的开设,在书写质量上得以改观,在品性素养上得以陶冶。“书以养德,德以润书”,以书法促进品性的熏陶,以品性的养成丰富书法的内涵,达到外显有规、内涵有德。

  【上海】【专题】【名家访谈】书法家俞昌平:好的书法作品应当体现“健”和“美”

俞昌平的字帖《朱子家训》摘选。摄影 彭丽

【上海】【专题】【名家访谈】书法家俞昌平:好的书法作品应当体现“健”和“美”

俞昌平编著的字帖。摄影 彭丽

  人物简介

  俞昌平,1946年3月生于上海。自幼从师学书,楷书初学柳,继习欧、褚,后临赵,行草宗“二王”。书风雅逸,尤精楷书。作品散见于报端。长期从事书法教育工作,培养的学生在全国各类比赛中摘金夺银,多次获上海市和文化部颁发的园丁奖。著有《少儿毛笔书法三十六技》、《少儿硬笔书法三十六技》以及《成语欧阳询帖》、《成语颜真卿帖》、《成语柳公权帖》、《成语赵孟頫帖》等字帖十余种。参与《学生辞海》和《儿童辞海》的编写。

  现为上海中华书画协会副理事长、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书法专业考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少儿书法工作分会委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硬笔书法联谊会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徐悲鸿艺术研究协会艺术委员、上海市诗词协会会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