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大集市” 市民体验团采购忙

2018-02-09 15:50:07|来源:国际在线|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国际在线上海微网消息:2月6日,在上海市群艺馆,各级配送机构、各类配送主体、承接主体、市民体验团等约2500余人齐聚配送升级版“大集市”,这是上海市公共文化内容配送举行的第二次展示交流活动,本次活动汇集新主体,呈现新品首秀,邀请16个区各街镇市民代表来“尝鲜”。

   新产品、新主体集中亮相

  市群艺馆配送中心配送主管助理黄仁俊2016年曾接待过一家社会主体,他们在社区为老年人做新媒体特色培训,从娱乐、生活到金融应用,帮助老年人融入信息化时代潮流。经过积极准备,他们顺利进入配送平台,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发现无人点单。原来菜单里有一百多家主体和几百项产品,因为没有及时与社区沟通、让社区了解,及时调整产品适应社区需求,最后这家主体不得不退出了配送平台。

  新产品和新主体对普通老百姓和承接方点单代表来说都非常陌生。近两年来,市群艺馆配送中心在配送改革的过程中,始终把实现供需双方精准对接放在核心地位,在2017年公共文化配送展示交流取得积极成效的基础上,2018年推出新品、新主体展示交流会。展示交流会为进入2018年配送菜单的新主体提供“曝光”的舞台,通过“市集”为市民提供“体验装”,让市民有机会发现并认可,甚至能纵向流通进入区级配送。公共文化配送展示交流会让不少主体和承接方、市民“相见恨晚”。

  2月6日发布的2018年上海市公共文化内容配送菜单中,共有174家单位,299项产品。其中72 家单位的96项产品参加设摊展示,22家单位为新主体,50家单位为老主体但展示的是新产品;参加新品推介体验的有36家单位,40多项产品轮番让市民现场品鉴。

  市群艺馆配送中心副主任朱静波说:“基层对我们配送的产品质量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老百姓希望看到更多的新产品,所以我们必须鼓励创新。创新不容易,需要支持和鼓励。” 而创新产品如何,不是配送中心说了算,需要市民来检验,所以这一次他们请市民来尝鲜,让大家看新产品,也可以了解老百姓对新品的评价,对哪类产品更感兴趣,有助于正式配送前及时调整,这也是今年和去年相比最大的区别。

  线上线下联动  新模式对接新需求

  “逛集”的市民会发现,现场“摊位”上的“摊主”们使出“十八般武艺”“求点赞”。2017年的“市集”还停留在用户填写点单意向书、社区填写合作意向书上,而今年,手机扫一扫二维码,产品的受欢迎程度、用户的需求就能实时显示,配送中心将数字化手段深植入公共文化配送服务中。这些通过互联网搜集起来的大数据将成为社区、村居点单的直接依据,同时也成为配送中心调整配送产品的依据,数字化服务,线上线下联动,让供需对接更直接、更迅速、更精准。配送中心也随时关注后续点单情况,藉以评估本次展示交流会的成效,并会在后续工作中加以改善。

  上海东方公共文化配送网络平台升级版也于2月6日全新升级上线。为适应新机制、新流程,进一步对接需求,配送网络平台进行了升级改版,升级了网站的配送应用服务、配送在线门户和数据综合分析三大模块,全面提供需求调研、产品申报、征集评审、点单配送、活动预告、过程跟踪、督导评估、经费结算、统计分析等各环节的技术支撑服务。在线门户为用户提供了文字、图片和视频等更丰富的多媒体产品展示,有原有的“买”方(点单方)评价,改为“买”(点单方)、“卖”(配送主体)双方都可以互相评价,市民的评价也从原来的打星,变为文字、视频、照片、评价表都能上传。在线门户借鉴了淘宝的不少功能,让内外用户们倍感亲切。

  市配送中心通过组织现场培训、发放用户手册、分类建立客户群、开展分区试点等方式,对全市参与配送工作的各方进行了长达1个多月的全员培训。后续手机版也将在年内推出,配送中心还将进一步在市民中推广使用,让更多市民参与点赞、评价,集成大数据,公共文化配送将更加精准。上海公共文化配送进入“互联网+”时代。

  总结两年改革成效,共商良策再出发

  2004年起,市委宣传部牵头建立市级公共文化内容配送体系。2016年,市群艺馆按照部、局配送机构改革要求,成立市级配送中心,统一服务平台,全面承担市级配送职责,推动三级配送体系建设,从2017年起,又逐步向四级延伸,市、区、街镇、居村四级配送体系逐步建立。两年来,建章立制、完善体系,逐步实现管理标准化。已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三级配送体系,逐步向四级延伸,通过对各区推进居村配送工作情况进行走访座谈,2017年10月,面向9个近远郊区的偏远居村开展“戏曲乡村行”专题配送活动,为四级配送探新路、做示范。

  市配送中心通过多管齐下,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每根“毛细血管”。在以需求为导向的工作理念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配送主体成长起来,越来越多的承接主体成熟起来。两年来,上海市各级各类配送活动惠及百姓超过8500万人次。

  市群艺馆馆长萧烨璎表示:“现阶段我们努力的方向仍是打造受市民喜爱的配送产品。配送的产品与百姓需求之间仍存在差距,展示和交流会这件事,不可能一劳永逸,但我们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缩小差距。百姓的文化需求是在不断变化和增长的,这也说明了我们工作是有成效的。因为上海的公共文化服务不仅仅是满足市民的公共文化需求,而是提升市民的文化素养。我们通过配送,提升百姓素养,同时也倒逼着我们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不断丰富产品。”公共文化配送永远在路上。

  2月6日,上海星舞台里还举行了2017年上海市公共文化内容配送工作总结会,总结两年公共文化内容配送改革的成效,表彰先进、发布菜单,新配送平台也同期上线。与此同时,各路配送“英雄”汇聚310大会议室,围绕“提高公共文化配送服务质量,更好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的主题献言献策。(供稿 上海市民文化节组委会 编辑 彭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