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样 年货从凭票供应到网络下单

2018-02-06 10:43:55|来源:东方网|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年货从凭票供应到网络下单 40年上海春节大“变”样

  提到春节你最先想到什么呢?吃团圆饭?收发红包?给亲戚朋友拜年?还是看豫园灯会走九曲桥?

  改革开放40周年了,上海从“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连续三个三年大变样”,到建设“四个中心”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再到现在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一座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着,40年间的4代人,爷爷、父亲、你和孩子,随着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年节的内容与形式也发生了改变。日前,“我们的春节”民俗民间藏品展在上海图书馆展出,通过春节习俗变迁这一线索,还原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上海的民生变化。

  石库门布局的展厅分为4个部分,每部分讲述了一代人的故事,选取那十年间广为传唱的春晚歌曲为引题。策展人张伟平今年59岁了,他告诉记者,布置这些展品时,第一部分的最让他动容,那时候他高中毕业正好赶上恢复高考,计划经济时代给人留下的记忆符号很是深刻。

  80年代市民使用票证排队添置年货

  第一部分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初,透露着改革开放初期,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展柜中具有鲜明年代特色的购物票证,将观众的思绪带回到物质条件较为局限的上世纪80年代。

  备置年货、收看电视、收听广播,是那一代人过春节的重要内容。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图片说明:市民使用票证添置年货

  那时,几乎所有商品都是严格凭证、凭票、定量供应。大家使用票证采买张罗过年的吃食,春节市场大部分商品数量总体有所增加,但依然远远谈不上充裕。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图片说明:春节期间供应的鱼票

  我们看到1981年春节时静安区副食品公司的鱼票,上面写着花色(小户)。张伟平解释道:“花色指市场上较为珍贵的品种,如鳊鱼、黄鱼是花色鱼,带鱼是普通鱼。五人以上的家庭是大户,五人以下是小户。所以这张鱼票可以让小家庭买一条鳊鱼或黄鱼。”

  “用了票还需要再用钱买吗?”来参观的小朋友问,她是浦东第二中心小学的学生,今天班级自发组织来参观,这些票证对于她们而言是陌生的,在得到肯定答复后急着想去找爷爷询问更多细节。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

图片说明:当年结婚用的五斗橱、三五牌时钟

  除了定量供应的票证,80年代还流行中国钟厂制造的三五牌时钟,这个一度风靡的钟表,因“上足一次发条,可以足足走上十五天”而得名。七八十年代人们结婚也需要拿到票证才能买家具,婚姻登记后国家会发给你一套票证,包括五斗橱、床、床头柜、靠背椅子等家具票。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4

图片说明:电视机、收音机等老物件

  展厅中,三五牌时钟、五斗橱与上海无线电四厂生产的“凯歌牌”9寸电视收音二用机、日本康艺8080二喇叭收录机等老物件摆放在一起,成为80年代的家中一景。

  90年代骑着凤凰牌自行车给丈母娘送蛋糕

  9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曲目是《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创作于1994年,曾在央视春晚上演出,后来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代表曲被广为传唱。“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上海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从公有住房出售试点到房改综合配套改革,从“菜篮子工程”到苏州河综合治理,从国企改革到浦东开发开放……上海市民感受到的是日常生活和城市发展全方位的喜人变化,这些变化在节日里得到了直接的体现。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5

图片说明:凤凰牌自行车

  一辆“凤凰牌”自行车摆在了醒目的位置,车把上挂着两瓶“七宝大曲”,车篮子里放着一盒上海食品厂自产自销的精美西点,车后座上是“喜来临”奶油蛋糕。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6

图片说明:七宝大曲

  “现在收礼只收某品牌一样,跟当年送礼要送人参蜂王浆是一样的。“冯建忠回忆起往事来如数家珍,“上海人糖果要大白兔奶糖,饼干一定要金鸡牌饼干。”这些缤纷的年货礼品,表现出了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上海市民的过年方式逐渐有了更多选择。

  21世纪市民乔迁新居精神生活有了高追求

  展览的第三部分,歌曲《好日子》将观众目光带入二十一世纪。2000年,我国GDP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当年排名世界第六。老百姓的收入越来越多,大家搬了新房子,有了背投彩电、家庭影院。展区内最大亮点是背投电视机循环播放着“春晚”经典小品,影碟机旁还放着家家户户必备的水晶果盘,大家可以入座小憩,姜昆早年的小品《着急》引得沙发上的男女老少哈哈大笑,重温阖家团圆美好时刻。

  最后一部分由歌曲《我的中国梦》引出,展区以豫园灯会为背景,展出了历年来的灯会入场券、年糕和糕点模子等与新年习俗有关的物品。进入新时代,大家春节更关注精神需求了,较之传统的“宅”过年,开始有人选择出门旅游。展厅墙上,还展示了一组在春节期间仍然坚守岗位的劳动者照片,展示出新时代里人们喜庆春节、崇德向善、奋楫争先精神面貌。

  如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挨家挨户上门拜年的方式也渐渐被更多的微信、短信拜年取代了。年轻人不再进商场排队买年货,而是选择轻点鼠标的方式。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过年意味着可以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而现在,科技带来了生活的各种可能性和选择,过年方式比较多元。微信红包、旅行过年……这些春节新变化折射时代变迁。“这个展览结合了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主题,用老百姓自己的东西讲述自己的生活故事,很贴切很应景。”张伟平说。

  展览由上海东方宣传教育服务中心、上海市收藏协会主办,上海市浦东新区收藏协会协办,将持续至2月7日。

  红色的“七宝大曲”四个字印在瓶身,上面是略小的三个字“古桥牌”,商标图案则是一座三孔的拱桥,倒映在粼粼水上。张伟平说:“七宝大曲可是90年代过节送丈人的御用酒,那时候七宝老酒是上海人最常喝的本地白酒了,奶油蛋糕是最好的点心。酒送丈人,蛋糕送丈母娘,最合适的搭配。”

  藏品的提供者是浦东新区收藏协会会长冯建忠,他已有近40年的收藏经验。他兴冲冲地说,自行车上还缺一兜子水果,篮子里再放两条烟,就更完美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