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文化气息在申城商场内飘散

2018-01-18 10:26:50|来源:文汇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巨型商场总体量已达到200家左右 浓浓文化气息在申城商场内飘散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5

在上海虹桥爱琴海购物公园内,一组颇有设计感的灯光装饰使商场熠熠生辉,让顾客仿佛置身艺术馆。本报记者袁婧摄

  编者按:打响“上海购物”品牌,这是上海未来要构筑的战略优势之一。作为一座国际零售商集聚度高达54.4%、国际高端知名品牌集聚度超过90%的城市,上海最有条件建设国际消费城市。

  构建国际消费城市,线下商场是核心一环。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上海有47家巨型商场开门迎客,沪上巨型商场总体量达到200家左右。新生的线下商场有什么底气?本报记者做了一番实地探访发现,经过一轮深度调整,线下商场逐渐找到了定位,讲究质量、讲究服务、讲究体验的新标准重塑商场“颜值”。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上海还需要提供超前和优质的商品和服务,进一步创造需求、引领需求。

  “安藤蛋”破壳而出的那天,一大波文艺青年蜂拥而至。

  “安藤蛋”是商场里最新的文化艺术空间形态———在上海虹桥爱琴海购物公园,连接七楼新华书店“光的空间”和八楼明珠美术馆的核心区域,从外观看形似一枚巨型蛋,因此而得名。多种业态的交融,赋予商场更多文化享受。

  书店重新在商场“绽放”,商场“变身”艺术馆,俘获了大量文艺青年的“芳心”。当文明上升到一定程度,人们对精神追求的要求也更高,购物与文艺的交融触发了商业的转型契机。

  书店开进商场,每一家都惊艳

  新华书店在商场里的最新“妆容”,取名“光的空间”。“光的空间”分为两部分:外延是高高低低的方形结构书架,方形镂空让人可以将通往深处的层层书架尽收眼底;走进中间刚刚开放的“安藤蛋”,则有一种震撼之感。书店营业员告诉记者,“安藤蛋”里会更加偏向亲子阅读,还将不定时举办绘画、影像、设计、摄影、书籍等主题展览和艺术家个展。

  言几又如今在上海各大商场开了10家店面,被“90后”“00后”封为“文艺青年必逛之地”;坐落在老城厢豫园商城华宝楼三楼的吾同书局,构建了开放式格局,这里已经成为创意文化据点。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王高指出,线下商场打价格战拼不过电商,它的价值在于售卖场所本身,“现在逛书店,很可能一开始没有想买书的念头,但整个体验构成了精神享受,买书成了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在商场遇见高雅艺术

  去年年中,一场名为“乐享声典”的夏季音乐节在大宁音乐广场开幕,演出者都是鼎鼎大名的院团———上海爱乐乐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海轻音乐团免费公演了三场交响音乐会,演出台周围被挤得水泄不通。

  彼时,大宁音乐广场刚开业一周年,这家离地铁足足一公里远的商场,靠着独特的文化个性收获高人气———每逢有音乐会的周末,车流量就直线提升。大宁商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尧认为,艺术对商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商场的购物消费以一定的稳定客流为基础,引进小型音乐会,一定程度使得市民停留在商场的时间变长了。”

  K11一位招商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上海各大商场举办展览和演出,以商场挑文化产品为主,进入门槛很高,这意味着更高的水准。另一方面,大部分高端艺术展也都更倾向于在国际化城市举办,上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让文化增加上海商业的辨识度

  文化品牌是一座城市的金字招牌,承载着城市的精神品格和理想追求。记者走访发现,在上海2017年新开业的大量商场中,文艺范儿已经成为“刚需配置”,而且层次多样。有些是画廊、艺术展、音乐会入驻,比如兴业太古汇刚刚与英国国立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V&A博物馆)合作举办“鞋履:乐与苦展览”亚洲首展,这是V&A博物馆首次走进购物中心。还有些商场则特别开辟出文创空间,比如徐汇日月光中心在二楼设置了文创体验区,将书店、艺术体验类目归拢在一起,形成集群效应。

  上海在全国乃至全球消费市场上具有突出地位。根据世邦魏理仕最新发布的报告,上海零售商集聚度排名全球第三,紧随伦敦和迪拜。上海市商业经济学会会长齐晓斋认为,“上海是最有能力将商场与文化相融合的城市,文化能够增加上海商业的辨识度。”

  消费升级的一大变革,是从物质消费需求到精神需求的转变。不过,要把文化的概念“融入”商业空间,还需要根据商场定位、客群主体与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度身定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