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根路32G号:马林密送革命经验

2018-01-18 10:29:43|来源:新民晚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传承红色基因 | 麦根路32G号:共产国际特使马林密送革命经验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7

图说:大东旅社马林下榻处是今天的永安百货西北角 新民晚报记者 张龙摄(下同)

  谈到中共一大,很多人不由想起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他在华所做的工作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尤其是党的创建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都有马林付出的辛劳。

  来沪一波三折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望志路106号一栋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里,15个人围着一张长方形大餐桌召开了一个重要的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有13位中共代表,两位远道而来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柯尔斯基。

  彼时,马林是一位年近40的荷兰人,本名亨德里克斯·斯内夫利特。因马林此前有在殖民地领导革命的丰富经验和超群的工作能力,列宁对他格外赏识。在挑选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人选时,列宁认为马林非常合适。

  1921年暮春,马林在维也纳申请前往中国时,被奥地利警察以“赤色分子”的罪名逮捕后驱逐出境。4月21日,马林从威尼斯踏上“阿奎利亚”号轮船,驶向上海。

  马林尚在途中,荷兰驻东印度总督府一等秘书就已三度致函荷兰驻沪代理总领事,密报马林行踪,并寄去了他的照片。

  1921年5月30日,荷兰驻沪代理总领事致函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通报斯内夫利特和巴尔斯(马林的同事、印尼共产党人)正前往上海,务必“密切注意他们的行动”,还同时“通知中国警察界和公共租界捕房”。

  下榻大东旅社

  1921年6月3日,“阿奎利亚”号轮船徐徐驶入黄浦江。马林刚踏上上海码头,密探的眼睛便盯上了他。同日,马林下榻于上海大东旅社三十二号房间。翌日,马林化名“安德烈森”,前往荷兰驻沪总领事馆办理手续,声称自己的职业是“日本《东方经济学家》杂志记者”。不过,当他与中国人交往时,则用中国化名——“倪公卿”。在上海,马林多次从严密监视中脱身。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8

      上海大东旅社位于永安公司的西北角,即现在永安百货的前区位置。永安百货工作人员称,大东旅社原有五个楼面、60多个房间,1920年扩充至140多个房间。当时上海的大旅社只有“三东一品”(大东旅社、东亚旅社、远东旅社、一品香旅社)四家。大东旅社因大房间较多,吸引了很多华侨,以及北京来的官员。

  马林下榻的房间位于大东旅社的三楼或四楼。如今,在永安百货已找不到昔日旅社的痕迹。原大东旅社的所在位置已成前区商场。

  住麦根路公寓

  据《中国共产党创立之路》编纂小组考察,一大召开期间,马林住在麦根路32G号公寓,有些书籍将其对应为今上海石门二路,石川祯浩所著《中国共产党成立史》将其对应为淮安路。《1918年上海公共租界西区及闸北分区图》标有专修德文学社的位置,1917年的《申报》中记有德文学社的地址是麦根路三十二号,这也就是马林所住公寓的位置,再将新旧地图比对,推测马林在麦根路的住处在今上海康定东路归仁里一带。

  近日,记者再次走访康定东路,在路南有一排排建筑,包括归仁里、石门二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根据当时地图和历史资料判断,以前的公寓房已经不存在了,归仁里是此后的建筑。

  共产国际代表

  在中共一大上,马林代表共产国际致辞。他说:“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共产国际增添了一个东方支部,苏俄布尔什维克增添了一个东方战友。”马林的这番讲话给中共一大出席者包惠僧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口若悬河,有纵横捭阖的辩才。”

  中共一大进行到7月30日,正讨论党纲时,有一个可疑的陌生人突然闯入会场,自称找错了地方。大家都警觉起来。具有丰富秘密工作经验的马林拍了一下桌子,决定会议立即停止,大家迅速离开。李汉俊见外面没有动静,忙指引大家撤离。代表们疏散不过十几分钟,法国巡捕便搜查了会场。随后,代表们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开完最后一次会议,一大得以圆满完成。

  包惠僧回忆:“马林1921年6月初来到中国,在中国做了许多的工作。他对中共建党和建党初期的工作,是起了促进作用的。”

  新民晚报记者 杨玉红

  >>专家点评:不应忘却的红色使者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面临内外交困的历史困境,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在十月革命的指引下,历尽艰辛找寻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道路。与此同时,共产国际和新生的苏俄多次派遣红色使者来华,这些使者将马列主义和苏俄的新鲜革命经验带来中国,帮助中国先进分子组建共产党,他们是连接中国和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纽带。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柯尔斯基是众多红色使者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具有较为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对中共一大的召开给予了有力的直接帮助。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历程的关键时期,这些红色使者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历史功绩永垂史册。(曹典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