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葡共谱《春之祭》:催发舞蹈“裂变”

2018-01-16 09:18:51|来源:新民晚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中葡共谱《春之祭》:摆脱古典束缚,催发舞蹈“裂变”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图说:《春之祭》 主办方供图

  有人说,如果此生只看一部现代舞,那一定就是《春之祭》。此话虽说得决断,却不无道理。正是《春之祭》,让西方舞蹈在音乐、节奏等方面摆脱了古典主义的束缚,跳出了“优雅”的范畴,让舞蹈产生质变。也正是《春之祭》,催发了舞蹈发展的“裂变”。1月24日,以细腻精致著称的葡萄牙库伦舞蹈团将携手7名中国优秀的舞者献演于东方艺术中心,为《春之祭》带来又一次颠覆,不但“女主角”将变成男人,而且牺牲品将由个人延伸到一个集体,舞台上每个舞者都将“跳舞至死”。

  1910年,美籍俄罗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想到了一个场景——“肃穆的俄罗斯异教祭典:一群长老围成一圈,看着一位被用以祭祀春天之神的少女跳舞直至死亡。《春之祭》的舞剧音乐由此诞生。该剧于1913年在法国香榭丽舍大街巴黎剧院首演时,口哨、嘘声、议论声不断,更多音乐家持竭力反对的态度,连斯特拉文斯基本人,也就此转向了“新古典主义”的音乐创作。从这一天起,芭蕾不再等于优雅。许多人还将《春之祭》的到来视作现代舞诞生的符号。在此后的一百年里,这部最初被指责为“亵渎了优雅”的作品被一代代舞者重新解读,一次次被注入新的血液。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图说:1913《春之祭》首演 主办方供图

  葡萄牙库伦舞团的编导丹尼尔·卡多索在原作的基础上切入当代语境,这部《春之祭》最具颠覆性的是,“女主角”破天荒地被换成了男人,原作中的少女则变为一个群体。卡多索说:“我的《春之祭》将把‘牺牲’的概念带到一个不同的层面,与我们的世界和当今社会联系起来。所有的舞者、艺术家都被牺牲,跳舞直至‘死亡’,而非仅仅主演一人。每个人都将作为一个集体而牺牲。”

  届时,葡萄牙库伦舞团的7名舞者与北京舞协推荐选出的7名优秀舞者将同台演出,东西方演员、各种服装样式将交织出现。来自中国的合作编导谢欣表示:“中葡合作的《春之祭》将引入中国元素以及来自中国舞蹈的气韵和呼吸。在舞美方面也会融合中国的水墨画。”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

图说:《春之祭》 主办方供图

  卡多索表示,自己的创作就像最初俄罗斯芭蕾舞团的作品一样,试图打破传统——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和尼金斯基的编舞。《春之祭》将是葡萄牙和中国、葡萄牙艺术家和中国艺术家的相遇,演出的最后一部分灵感来源于秦始皇的兵马俑。

  近年来,葡萄牙库伦舞团总是在寻找新的挑战,以保持舞团在艺术和技术方面的发展。2018年又将有新作《思念——回归法朵》问世,这是另一部有关葡萄牙文化的作品,总监丹尼尔·卡多索说:“我一直都认为舞蹈可以是一种国际交流,是一种打破隔阂和跨越边界的方式。我们将继续朝这个方向努力,以稳固我们在国际舞坛上的地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