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大赛圆满收官

2018-01-08 10:21:47|来源:东方网|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传承文化跑下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大赛圆满收官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图说:在传播古琴文化的“幽篁里”,一群身着汉服的年轻人正在手机答题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图说:一群身着汉服的年轻人参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定向赛,图为选手比赛途中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传播古琴文化的“幽篁里”,一群身着汉服的年轻人在体验诗中意境的同时,正在手机答题。今天下午,28支队伍参加了上海市民文化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定向赛。他们从上海图书馆出发,走过土山湾博物馆、大隐书局等文化场所,通过线上答题、线下体验。在最后一站——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伴随着徐汇“艺启传承”民俗手造集市,2017年市民文化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大赛颁奖典礼举行。此次以定向赛和民俗手造集市替代展演,市民们踊跃参与,为传统文化奔跑。本次活动由徐汇区人民政府和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共同主办。

  当“00后”爱上传统文化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

图说:参加定向赛的一名选手在土山湾博物馆体验剪纸

  本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大赛,"00后"们绽放出夺目的光彩。在复赛300名选手中,"00后"及"10后"占40%,决赛200名选手占38%,最终13位小选手顺利突围成为"百强"。来自宝山区第一中心小学二年级的薛梓岑,是"百强"中年级最小的达人。为了鼓励他参赛,爸爸妈妈和他一起做题库,互相比赛。“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基,每个中国人都必须了解”,薛梓岑的爸爸说。

  9岁的吾与同也是知识大赛小达人。自从报名参加了传统文化知识大赛,妈妈就给他买了一本《给孩子的古诗词》,暑期每天背两首,慢慢积累多了,参加主题班会时技压群雄,成为同学们心中的“诗词英雄”,后来他对古诗词就越来越感兴趣。吾与同经常和爸爸妈妈一起看《诗词大会》、《诗书中华》等栏目,十分喜欢从市民文化节古诗词大赛中走出去的小选手李泊庭,也希望像他一样和爸爸妈妈一道去参加这些节目。

  大赛评委、上海大学教授胡申生表示,很高兴看到这么多青少年参加到大赛中来,“腹有诗书气自华”,传统文化怡情养性,不仅可以传承中华文化,更能提升国民素养。大赛评委、著名戏曲理论家沈鸿鑫感触良多,他告诉记者,传统文化知识大赛中的戏曲知识大赛,在上海还是第一次。很高兴看到这么多孩子来参赛,戏曲题目的答对率也很高。他说:“戏曲不能只是老年人的专利,更要成为年轻人的新宠。”

  专家希望传统文化保持恒温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4

图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定向赛之“翰墨流香——最佳作品奖”决出

  传统文化融入中华民族的骨血中,也成为联系家庭的精神纽带。"百强"选手王婵娟,毕业于计算机专业,任职于银行,从名字就可以看出父母对古诗词的热爱,受父母影响,她从小就背古诗词、看四大名著,这次大赛与父亲王吉良共同参赛,并且携手进入"百强",两人一起准备、互相探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而另外一位"百强"选手王丽娜,也是和父亲王光辉携手进百强,古诗词的背诵是一家三代人的儿时记忆。

  “老境何所似,只与少年同。”最年长的"百强"选手是71岁的老人张伯生说,“这次大赛唤起了我人生又一次激情学习的高潮。”一道题四个选项,四首诗,他根据题库的内容查找资料,积累了一千多首诗歌及其背后的故事,抄写了65本写字簿,还跟着46首古诗词游览中国,看到了古诗词里的山水中华,心中充满喜悦。

  对于近年来的传统文化热,大赛评委,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周圣伟非常“淡定”,他希望传统文化保持恒温,传统文化与我们是一种水滴石穿、细水长流的情分,它融入中国人的生命,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他希望通过这样的“启灵篇”,使其成为一种全民自觉。

  作为2017年市民文化节中唯一一个贯穿全年的赛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大赛以“讲诗团”的成立作为开篇,10位名家被聘为第一批“市民导师”,导师们深入社区,为市民开展诗词歌赋讲座41场;随后推出的线上“每日诗品”174期,带领市民赏析古诗词;文化云线上浏览近300万次,参与人次共计50余万;邀请谷好好、王佩瑜等13位戏曲名家成立“赏戏团”,走进校园为学子导戏16场,让更多学子“迷”上戏曲。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赛事题目线上发布。2017年12月17日,百位传统文化知识达人出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