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翁话剧《哈姆雷特》登陆上海舞台

2017-12-05 11:25:23|来源:东方网|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国家大剧院版莎翁话剧《哈姆雷特》登陆上海舞台

  12月4日晚,著名导演陈薪伊携佟瑞欣、王诗槐、关栋天等实力演员创作的国家大剧院版话剧《哈姆雷特》在上海大剧院上演。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从译者朱生豪的视角切入

  《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作之一,其探讨的人生问题吸引着无数的戏剧人和研究者。国大版《哈姆雷特》最大的特点是从作品译者朱生豪的视角切入,让作家本人成为这部戏的一部分。因为中国人读莎翁,读《哈姆雷特》,可以说始于朱生豪的译文。

  1935年起,朱生豪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莎剧翻译历程,终以病弱之躯完成了30余部莎剧作品的翻译。作为文学大师及语言学家,朱豪生将自己的感悟及思考融入译文中,在中国谈论莎士比亚,始终绕不开朱生豪,因为他早已融入其中,成为这些作品的一部分,所以导演希望将把这个过程在舞台上呈现出来,演员佟瑞欣一人分饰两角,既是翻译家,又是丹麦王子。通过表演上的转换唤醒观众,用对比的思维重新判断那个被粉饰过的白马王子。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在开始构思如何排演《哈姆雷特》时,陈薪伊特意参观了朱生豪故居,并坚定了以其作为切入点的想法:“他太伟大了,我要在这样一个伟大的灵魂里去寻找哈姆雷特。”同时,朱生豪故居的场景启发了她对舞美及服装设计的思考,“烧焦的手稿”成为了该剧在舞台布景上的一大亮点。同时,陈薪伊决定在《哈姆雷特》的原著基础上增加以朱生豪为主要人物的序幕部分,全剧由战争的轰炸场景开篇。家国陷入危难困境与哈姆雷特的父亲被杀害形成了两条互相照应的情感脉络。

  奥菲利亚与杜丽娘相似

  此版《哈姆雷特》的舞台设计融合了东西方建筑元素的特点,将江南的屋檐、后花园与丹麦王室的欧式城堡结合在一起。伴随着入侵者的轰炸声,佟瑞欣饰演的朱生豪在破旧的床上笔耕不辍地翻译着,当他的手稿再次被炸毁,烧焦的译稿散落在舞台中央,他扼腕感叹:“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不容思考的问题”,至此揭开了该剧对于《哈姆雷特》的诠释视角。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

  同样,这版《哈姆雷特》的“中国味道”还体现在音乐的运用上。陈薪伊说:“虽然许多戏剧的处理是在解剖哈姆雷特,但我不能让哈姆雷特失去莎士比亚戏剧中高贵的气质和高雅的风韵。因而,我用高贵的气质去融合不同的剧种。比如,我加了一段《牡丹亭》的音乐,因为无论是花园殉情,还是父亲在感情路上的阻隔,奥菲利亚和杜丽娘都是十分相似的。”这也是她作为戏剧人想要带给大家的关于东西方文化共存的思考。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