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叩问内心 有人描摹心理

2017-06-07 08:19:42|来源:解放日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舞蹈,除了优雅与美感之外,还带给人们什么?也许可以是内心的片刻宁静。6月22日、23日,来自台湾地区的优人神鼓将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带来名作《勇者之剑》,他们将负鼓击之,翩然起舞,让一切回到归处。有人叩问内心,也有人诘问生存。9月2日,同一个舞台,北京当代芭蕾舞团艺术总监、编舞家王媛媛将在舞剧《霾》中,用现代的方式呈现并质问属于当代社会的问题。

  《勇者之剑》:棒起棒落,探寻内心的怯懦与勇气

  1988年,在热闹繁华的台北,有另一方宁静,“优人神鼓”在木栅老泉中的一座原始山林里创立,将“自己生命的修炼”与“生活美学的实践”融于一身,这融合的艺术也正是他们创作与生活的目标。创团29年来,他们走遍世界各大艺术节,以禅结合击鼓表演艺术,创造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

  在他们的演出中,观众能够看到来自自身的“神奇跳动”,鼓在动、锣在动、表演者跳跃的身体在动,观众最后获得的是内心的平静,而不是心随境转地起伏摇晃。

  《勇者之剑》是优人神鼓第一部有着具体角色的舞蹈作品,除了“勇者”,还有“嘲笑者”和“哭泣者”,“你隐约中能感觉到一条故事线索,但似乎又不可言说。”优人神鼓艺术总监刘若瑀希望让观众在这种若有似无的戏剧冲突中有所启发。在她看来,勇者因为持剑,看到了自己的怯弱;也因为持剑,找到了面对生命的勇气。每个人的生命过程总会遇到阻碍和挫折,如何度过难关最终要依靠内心的力量。当优人面对自己内在最深的未知时,让鼓声如棒喝,在棒起棒落间,探讨生命的起落与幻灭。他摘下面具,赤裸裸面对自己的道路,去克服并获得超越。“最后,你看见勇者将剑指向了自己,因为,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霾》:海绵起舞,肢体描摹生存与当下

  2009年,王媛媛创作现代舞《霾》时,也许不曾料想,八年后,“霾”已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霾》中,舞者在灰色的海绵上舞蹈,跳跃、冲撞或挤压。而谈及为何在海绵上舞蹈时,编舞王媛媛认为:“在这样的环境里,人在各方面的触觉都会有一种危机感,因为人不是站在一个平稳的状态上,而是会失重、跌倒,没有自身的平衡感。海绵的质感会让身体在接触之后产生不一样动作的可能性。”这样编排也会给观者带来不同寻常的观看体验——舞者不断在海绵上摔打、翻滚、深陷、坠落,精疲力尽之后又扑倒在地,随后又在下一个乐句中爬起重来。在王媛媛的定义里,霾是一种广大、混杂的空气现象;也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心理状态,它会布满内心,蚕食情绪与直觉,可以让欢乐消逝,也可以让宁静瓦解,生命亦被毫无意义地消耗。因此现代舞《霾》试图用直观的肢体动作,描摹人的生存当下,也描摹人自身的心理状态。

  舞美上,王媛媛去除了无意义的装饰,将整个舞台空间都留给肢体,让每一个动作都由完整的蓄力开始,到疲倦的跌倒结束。在王媛媛看来,艺术家在创作时,逃脱不了“社会责任”这个略显宏大的命题。“每个艺术家都应该有社会责任,真正的艺术并不是娱乐大众的,娱乐性都是暂时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