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上班渐成沪上职工新选择

2017-05-10 10:15:02|来源:东方网|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跨省上班渐成沪上职工新选择 地铁或开车最受通勤族青睐

  据《劳动报》报道,在“铁友—在路上”的微信群里,这样的换乘指导每天都会发生,稍不留神,几十条未读信息很快就把原来的话题淹没了。群里300多位好友,行业不同、工作各异,跨省上班是他们在群里交流的共同理由。

  家在外地,上海上班。过去不可思议的事情,如今随着高铁、地铁和公路网的铺开,正在成为许多沪上职工的新选择。通勤意味着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当上班族遇上跨省通勤,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形?

  从租房到高铁,跨省通勤来了

  在徐家汇商圈工作的乔女士算得上是第一批打“高的”上班的人。2011年,苏州到上海的高铁刚通车,乔女士和家人做了一个影响至今的决定:退掉在吴中路附近租的一室户,每天从苏州往返上海。

  每天早上6:46的高铁来,晚上18:42回,加上地铁和公交,乔女士每天有3个小时在路上。她笑称自己每天“上两个班”,但是7年间当初她租的房子房租已经翻了两倍,高铁票价依旧“良心”,乔女士觉得自己用时间换居住环境的想法并没有错:“做决定之前,全家人一起衡量过,最后还是决定居住环境舒适更重要。”

  苏州并不是跨省通勤的极限,在采访中最远的白领张小姐,需要从无锡往返上海。因为家在无锡,张小姐微信中地区一栏里索性写着无锡。“公司里有住在青浦的同事,大家算过一笔账,每天挤地铁到单位其实和我们坐高铁上班,时间上差不多。”与上海的同事相比,最让张小姐头疼的问题就是节假日里的火车票难买,上班流遇上游客流,原本就不宽裕的车票就成了需要提前抢购的“香饽饽”。加上返程的车票已经买好,加班也是张小姐这种通勤族不能承受之重。

  总是在路上,能陪伴家人的时间自然就少了,张小姐说有时自己觉得特别愧疚,工作日里家和宾馆并没有多少差别,回来睡一觉又匆匆出门,厨房只是周末才会飘出饭菜的香气。“因为在家里的时间有限,所以更加珍惜和家人的相聚时间,家人也多了一分理解,基本没有摩擦,反而多些理解与关爱。”

  地铁或开车最受通勤族青睐

  通勤距离远的职工选择高铁,更多住在周边城市,在上海工作的职工把地铁和开车当做首选。

  “你试过从太仓开车到上海吗?没想象中那么远,半个小时从家门口到公司。”宫先生的装修公司在嘉定新城,而他选择把家安在了几十公里之外的太仓,“如果有急事,花上十块钱,高速过来就更快了。”吸引宫先生安家外地的原因有很多,小城市慢节奏的生活调剂了上海的压力和紧张:“在上海拿着一线城市的工资,享受三线城市的物价和消费水平,我想我的幸福指数应该比上海的同事高上不少吧。”

  相比之下,住在花桥的孙玮就选择了坐地铁通勤,“每天早上地铁站乌泱泱的人,都是赶到上海去上班的,如果能抢到座位,那整个早上都是幸福感满满。”尽管地铁在高峰时间并不舒服,但孙玮和朋友们都认为这是最经济实惠又准时准点的通勤方式了,“早上交通拥堵,开车被堵在路上是常事,不仅人容易烦躁,对体力的消耗也不小,加上上海市区停车也贵,相比起来地铁的优势非常明显。”每天两个多小时的通勤,孙玮从起初的不适应到现在的逐渐习惯,他给自己找了很多方法,“电子书、网络收音机、看视频,这些方法我都用过。”孙玮说,通勤的时间成了一天当中难得属于他自己的放空时间。下了车,他又要高速运转起来,把比别人慢了一拍的生活节奏追回来。

  通勤之痛,企业的“止痛片”不能缺位

  一份2015年出炉的全国50城市上班距离及用时排行显示,2年前上海就已是跨省上班族最多的城市。家和企业的距离越远,通勤的“痛苦感”越强,是采访中许多跨省上班者的共识。

  针对“通勤”这个员工幸福度中的短板,在日通物流高级行政经理兼工会主席马丽萍看来,企业的作为不能缺位。

  加班赶不上火车,节假日等高峰时间段买不到高铁票,针对种种通勤职工时常遇到的难题,马丽萍建议由企业的总务或工会为员工代买火车票,免去职工的苦恼。遇到加班等情形,企业也可以向员工开放协议酒店的房间或宿舍,妥善安排员工的生活。

  马丽萍说在日通就有这么一位住在外地的员工,企业为她报销来回的高铁票,并为她提供过一段时间的宿舍,将通勤对她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许多通勤的职工都有不能陪伴家里人的心结,马丽萍也建议,企业可以在休假政策上适当倾斜,优先保障需要通勤职工的假期,为他们与家人团聚创造条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