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破题儿童“看病难”

2017-03-30 08:25:39|来源:东方网|编辑:陆晟琦 |责编:刘征宇

  近年来,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以市民需求为导向,积极克服全面两孩带来的生育需求释放、出生人口增加、高龄孕产妇妊娠结局风险上升等压力和挑战,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要求,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努力提升儿童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

  新增近1000张儿科床位

  上海“十二五”增加579张儿科床位,2016年又新增400张儿科床位。

  新建市妇幼保健中心、儿童医院普陀院区和第一妇婴保健院浦东院区,新增第一妇婴保健院、妇产科医院、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300张床位。

  扩大市级综合医院儿科规模,新增新华医院、同济医院儿科床位345张;郊区“5+3项目”中,新华崇明分院等7家医疗机构儿科床位数达191张。

  发挥社会办医作用,建设各类儿科医疗机构18家。

  市儿童医院患者就诊时间平均缩短1.34小时

  在市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积极探索的基础上,依托三级儿童专科医院和儿科优势医院,构建东南西北中五大区域儿科联合团队,促进优质资源纵向延伸,提高儿科服务同质化水平。如儿科医院17家综合性医院和6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联合54家成员单位推行常见病分流下沉。

  儿科就诊下沉和专科优势集聚的效应初显。据统计,上海5家儿童专科医院和儿科优势医院全年门急诊量增幅由2015年的7.3%下降到2016年的1.0%,全年出院人次数增幅由2015年的9.4%上升到2016年的11.3%。

  同时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引导,改善医疗服务,优化服务流程,制定季节性高峰应对方案,推行预约服务,平均就诊等候时间明显缩短。如市儿童医院推行智能就医服务系统,患者平均缩短1.34小时的就诊时间。

  家门口看儿科 部分社区医院可治常见病

图片默认标题

  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统筹规划儿科医疗资源布局,形成了包括儿童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儿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妇幼保健机构在内的覆盖城乡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

  目前全市提供儿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共有179家,其中16家市级综合医院提供儿科诊疗服务;52家区级综合医院均提供儿科诊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开展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服务,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儿科常见病治疗、康复服务。

  设置儿科床位的医疗机构有68家,提供儿科门诊服务的医疗机构有141家,提供急诊服务的有76家,总床位数4000张,儿科执业(助理)医师3200余人。

  全市建立了6家危重新生儿会诊抢救中心,与16个区实行分片对接,形成“覆盖全市、及时响应、有效救治”的安全保障网络。

  儿科医生短缺? 加强儿科人才培养

  新增儿童健康服务事业编制近2000名

图片默认标题

  加大儿科医学人才培养力度,2012年交大医学院恢复临床医学(儿科方向)招生,2016年复旦大学新开设临床医学(儿科方向),在校生共236人。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规培已分别招录923人和322人。通过“儿科强基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全科医生儿科能力专项培训,不断提升社区全科医生儿科服务能力。

  全市儿科领军人才8人,儿科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3个,小儿外科、小儿心血管等学科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落户上海。

  充实加强儿科医疗服务力量,“十二五”期间市、区两级新增儿童健康服务事业编制近2000名。探索儿科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和向儿科倾斜的内部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制度。形成以居民保险为主体,中小学生、婴幼儿住院互助基金为补充的儿童医疗保险制度,保障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出台国内首部省级儿童健康服务能力专项规划

  《上海市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建设专项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十三五”期间的目标任务和30个主要项目,如突出补短板、增加资源配置的“50个标准化示范儿科门急诊建设项目”,保障儿童健康基本权利的“儿童健康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打造儿科医学和人才高地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筹建项目”等,每个项目都体现了政府对儿童健康的高度关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