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双自联动"深耕细作

2017-03-30 09:20:23|来源:东方网|编辑:陆晟琦 |责编:刘征宇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改革绝非单兵突进。上海自贸区面积120.7平方公里,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面积531平方公里,叠加区域约65平方公里。当“自贸区”遇见“科创”,“双自联动”应运而生。

  “双自联动”是指上海自贸区和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双自联动”为创新政策叠加、体制机制公用、服务体系共建提供了机遇,从而产生“1+1远大于2”的化学反应。

  交出张江鲜亮的成绩单

  “今后,围绕‘双自联动’与科创中心联动融合,还有更多制度创新将在张江落地。”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张江发展促进会“聚·众汇智”二届三次会员大会上获悉,上海自贸区张江片区在“双自联动”的驱动效应下,交出了一份鲜亮的成绩单。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张江管理局副局长张丁发介绍,2016年1-12月,张江高新区核心园实现经营总收入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9%;完成税收收入321.13亿元,同比增长25.3%;吸引内资注册资本532.55亿元,同比增长67.8%。

  2017年,围绕”一心、两区、一城”的建设,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建设集群将布局张江。上海光源二期、软X射线自由光电子激光试验装置、活细胞结构与功能线站工程、超强超短激光装置等重大项目落地;张江国家实验室建设,将使张江成为提升区域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创新高地。

  张丁发说,下一步,张江将集聚全球顶尖科研机构,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创新网络。推动北大、清华、中科大、复旦、上海交大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在张江设立分校和研发创新中心;鼓励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在张江设立研发总部或技术研发中心。同时,提升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能级,新建一批公共技术平台,完善产业技术创新链;鼓励园区企业和研究机构,参与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

  破研发机构“生产瓶颈”

  作为“双自联动”实施方案中重要的改革举措,2015年上海率先试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德国制药巨头勃林格殷格翰与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合作建设的勃林格殷格翰中国生物制药生产基地,成为国内首个开展生物制药合同生产(CMO)的试点企业。由此,国内生物医药研发机构突破了产业链中的“生产瓶颈”,即使没有自己的工厂,也可以利用跨国公司成熟的生产平台,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的新药。

  据了解,上海正在筹备出台试点风险保障资金实施意见,为这项试点的顺利开展推进保驾护航。

  勃林格殷格翰生物药业中国公司总经理罗家立表示,如今借助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试点,将有效推动中国本土医患需要的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上市,中国患者能更快得到安全、且价格可承受的药物。

  罗家立说,目前基地已与多家中国研发企业签订生物制药合同生产协议。“未来还会与更多的中国药物研发企业与机构合作,促进中国创新药物的临床研究与上市,并利用先进的生产平台与管理体系,帮助中国企业生物技术药物进入国际市场。”

  张丁发表示,2017年,在现有再鼎、华领、百济神州、勃林格殷格汉等试点企业基础上,将进一步扩大试点企业范围,更好更快推进园区新药研发产业化;探索建立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强化对上市许可持有人和药品代工企业的监管。

  解生物医药“通关之困”

  3月24日,上海勃林格殷格翰公司进口的一批药品,在张江跨境科创监管服务中心顺利通关。借助这个服务中心,张江的科创企业在“家门口”就可以向海关办理进出口货物申报手续,不必在机场和张江之间来回奔波。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张江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张江企业的空运进口货物特别是研发用材料具有批次频、价值高、产品结构特殊、贸易背景复杂等特点,对通关时限、货物查验、存放条件等都有较高的要求。

  “特别是生物医药研发类公司,在开展多国多中心实验中大受影响——进口实验用材料由于受保存条件的影响,如不能及时通关,易造成实验进程滞后,错失与全球同步的研发竞争机会。”

  建“跨境科创监管服务中心”的想法由此诞生。按照新的通关措施,张江园区内企业空运进口货物到达浦东机场后,将直接由监管车辆运至服务中心海关指定监管区域进行验货,企业可以在中心内直接完成抽单、通关、查验及提货手续。采用这种方法,企业完成通关提货的时间,将由原来的2—3个工作日缩短至6—8小时。

  2017年,张江持续推进跨境研发便利化改革。张江跨境科创监管服务中心将成为关检合作最便捷、最集成的服务平台。

  取得人才体制改革新突破

  去年5月,市委组织部等部门发布了《关于“双自”联动建设国际人才试验区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国际人才试验区的改革目标和任务;10月,上海与国家外专局签署了共同推进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际人才试验区合作备忘录,提出建立健全国际化运行机制等4个方面23项创新举措;建立了接轨国际的合同管理、议价薪酬、异地工作的用人模式,依托干细胞、量子通讯、医学大数据、先进传感器等重大项目,集聚全球高层次人才近500名。

  张丁发介绍,张江将继续探索高端人才引进激励机制,打造国际人才改革试验区。深入贯彻落实“上海市人才政策30条”、“浦东人才新18条”、制定出台“张江人才十条”,加快聚集海内外人才,实施五大人才计划:即“张江首席科学家500计划”、“科学家领衔发展计划”、“张江创业精英100计划”、“张江境外及留学人才20000计划”。

  同时,加大“张江人才”评选力度,从每年的20位增加到30位,强化人才服务保障,推进实施海外人才“多证联办”试点,发放“张江人才服务卡”;深化张江人才安居工程,扩大人才公寓供应量,建设一批科学家国际公寓、创新创业及国际社区;优化海外人才医疗环境,加快引进国际高端教育资源。(记者朱贝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