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户籍人口期望寿命达83.18岁

2017-03-22 09:24:57|来源:新民晚报|编辑:陆晟琦 |责编:刘征宇

  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市户籍人口期望寿命83.18岁,婴儿死亡率3.76‰、孕产妇死亡率5.64/10万,这三大指标持续十多年达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市民健康素养也比9年前提升2倍多,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作为高节奏快速发展的特大型城市,上海正面临来自医疗需求增长、环境质量、老龄化的多重挑战,但从政府部门到社区居民都在不断努力,全方位、全周期推动健康促进,大力塑造社会、环境、人群相谐的健康城市。

  部门合作创“大健康”

  去年11月,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在上海召开。作为在国内率先提出建设健康城市的特大型城市,上海通过“中国国家日”考察活动的“窗口”,向国内外的455名代表展现了健康城市建设多年来的经验和成果。

  2003年,经历抗击非典考验、总结爱国卫生运动经验,上海迎来了健康促进理念和工作方式的深刻转型,开始大力建设健康城市。全市和各级政府把建设健康城市行动列入核心议事日程,从公共财政上予以切实保障,还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区县政府为成员单位。如今,“政府强势推进、部门紧密合作、社会广泛参与”的健康促进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以健康融入万策”的指导思想深入人心。2015年至2017年期间开展的第五轮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着力推进“科学健身、控制烟害、食品安全、正确就医、清洁环境”等五个市民行动。

  其中,上海的控烟进程备受国内外瞩目:2009年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立法控烟;2010年成功实现“无烟世博”;今年3月起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最严控烟令”受到世卫组织“点赞”。

  自我管理享“我健康”

  长宁区新泾镇绿一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组长陈本大在去年“健康大会”期间,向代表介绍了健康自我管理的经验。“通过做经络操、学习健康知识、控制疾病的经验交流,我的健康由我自己来做主。”

  2007年5月起,借鉴“同伴健康教育”、“自我健康管理”等国内外预防医学研究成果,全市社区实施“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项目,从源头控制慢性疾病危害。目前,全市已累积建立2.6万余个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先后有逾44万市民参与活动。

  2008年起,上海探索全新的健康传播模式,每年向上海家庭发放“健康支持性工具(读本)”,俗称“健康礼包”。控盐勺、控油壶成了上海人家的健康“秘密武器”。项目实施第九年,专项评估调查结果显示:86.7%的居民认为健康礼包已经成为其和家人获得健康知识、信息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上海市健康教育所所长顾沈兵点评称,“健康礼包”覆盖广、成本低、效果显著,在全国开了先例,经验宝贵。

  社会共治促“更健康”

  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上海即将发布《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强调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2015年11月,为了更好地服务市民健康,上海启动家庭医生制度2.0版试点,推广“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截至3月上旬,“1+1+1”签约居民已达150万。而市民对“在家门口看病”满意度也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值——86.24。

  针对老龄化加速态势,上海通过建设老年日间照护中心、助餐点、活动室等服务点构成的枢纽式为老服务平台,开展独居老人紧急救援呼叫、失智老人防走失定位、电话主动关爱、远程医疗等等居家科技服务,开展含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适配性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多方面创造“老年友好”的社区特色。

  放眼全社会的健康共治,从宏观政策到服务细节,从健康社区到企业学校,以人为本、公平有效的健康促进、健康服务与健康管理机制正在逐步形成。此外,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成员,还自发参加健康促进志愿者活动,宣传无烟上海的理念,推动健康城市的建设。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高度评价上海的健康促进工作,称上海为“健康城市工作的样板城市”。上海,正把建设健康城市置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全局中通盘考虑、宏观决策,不断践行着“健康生活、共建共享”的先进理念。

分享到: